读了《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这本书,现在回过头,一章一章的总结下自己从中获得的收获,这也是一种学习上的复盘。
心理学家眼中的心理学是什么样的?
首先,心理学不是媒体心理学家(在媒体上频频露脸的通俗心理学家)和弗洛伊德所定义的那样。
媒体心理学家通常有着丰富的媒体经验,有广泛的受众,但他们没有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不被真正的心理学学术团体所认可,说传播的往往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理学知识。
书中提到了美国的两位媒体心理学家,其实一位还是博士。可见,即使有了博士学位也不能保证一个人在媒体上传播的知识都是科学而准确的。
再者,书里写到了美国的“媒体心理学家”的现象,我看完之后一阵惊讶,原来科学那么发达的美国在传播领域的状况比中国好不到哪去,原来媒体心理学家占领市场这种情况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
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在生活中出现种种问题之后经常听到有人言之凿凿的说“中国人就这样”,大多数时候我心里都是有一些怀疑的,为了一个人或者一撮人的某些行为就直接给整体中国人下定义,这样有问题吧。但是有些时候,我也会动摇,当我遇到一些大规模发生的、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偶尔也会想,可能中国人就是这样吧。看到了美国也有“媒体心理学家”这个大规模发生的、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之后,我开始思索,我之前遇到顽疾问题就推到国民性上的思路应该也是有问题的,有些顽疾问题有可能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是存在的。勤奋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很普遍的优点,但是中国人有哪些大概率出现的缺点,这一点后续还需要认真研究一下。之所以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认为是为了清晰的搞清楚问题的源头。如果一个问题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存在,那就针对这个问题本身来寻找解决方案就好了,如果一个问题真的大概率上是中国所特有的甚至是中国所独有的,这个时候就可以从国民性上来寻找解决方案。
如果“媒体心理学家”和弗洛伊德是无法定义心理学的,那在现代心理学中真正做出卓越贡献的是哪些人呢?作者列举了5位诺贝尔奖得主:大卫·胡贝尔、丹尔尼·卡尼曼、赫伯特·西蒙、罗杰·斯佩里、托斯腾·维瑟,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前负责人理查德·阿特金森。丹尼尔·卡尼曼就是《思考,快与慢》的作者。我挨个作者搜了下书,除了《思考,快与慢》,卡尼曼的另外一本书也是关于决策的,在如何更好的决策方面,我猜卡尼曼的研究年限比很多讲决策的畅销书作者的年龄都大;西蒙貌似也是一位大咖,值得深入研究一下。
写到这,发现需要写的内容还有很多,下一篇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