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想着介绍一些斯多葛哲学的区分概念,因为对于世界很多不同的观点导致了不同结果,因为区分不了落入生活的陷阱。
你说那有那么多幸福的追求?对他人的教导最后让自己无法排遣,甚至丢失了基本的信念。再说,那有那么多人需要你的拯救?
你以为的区分,他人眼里也许就是胡说八道。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还是救助自己,可是,能够分享自己正确的观念,能让他人也为之思考,或许是一种福报回馈,也是一种责任。当然,首先要自己想清楚。
善良的人遭受不幸,邪恶的人作威作福,这是社会的一种状态,仅仅用因果解释这个问题,这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在无限的时间长河之中,因果往往是首尾相继的环,可能什么都说明不了。
譬如,我就不能解释自己如何走向当下的道路,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愿望,最后萌发成为一生的道路?这个因的种下,是不是有太多的随意,或者本来就是无数因中的一个误判?
斯多葛哲学认为最大的智慧就是区分善恶,一个人如果无法区分善恶,最终会成为一个丧失德性的人。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多缺乏德性的人,这个世界依然在运转,依然在发展。
爱比克泰德在区分上得出的各种结论,指向了欲望、行动和认同,在他看来区分了自己欲望和理性的判断,导致最后的自由。可是他的自由是现在人想要的自由吗?
我希望理性的思考这些问题,但是,内心还是更多对人间的温情而感同身受,希望在冰冷的现实生活中有所寄托,有所慰藉。这需要我认真的找到自己的道路,需要区分。
仅仅看到区分却又是不够的。
《庄子》曾经提到过两个人,一个叫作“啮缺”,个叫作“王倪”,啮缺是王倪的学生。在《齐物论》里面,庄子记录了他们之间的谈话。啮缺问王倪:“你知道万事万物共同的地方吗?”天下那个底层的原始代码一一可以支撑一切并幻化出一切的东西吗?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让很多哲学家为之思考,为之忙碌终身。梁冬在齐物论的注解中,提到曾经有一个朋友说,一般的智慧讲的是What's the different-
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不同。所以,当你知道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不一样的时候,你就成为一位professor(教授),也叫作“专业人士”一有智慧的人士。但是,在印度的梵语里面有一个词叫“般若”,大致的意思就是强调事物和事物之间相同的部分,甚至事物和非事物、时间和跨时间、时间和时间以外共同的东西。这才是大智慧。
这个概念在《庄子》里面也有,用的是“同是”这两个字。这让我思考的区分之后,突然又想着该如何统一的问题。
我的朋友,希望我们努力找到方向,在对立统一中,解决生活种种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