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倡导教育不卷,但作为家长的我却在学习如何内卷,卷娃、卷自己、卷学校、顺便卷学区,于是,一套学区围猎开启在了我的眼前……
小宝初一已经快到一半,已经给我整了一出“早6晚10”的接送套餐,来去路上分别耽搁半个小时,这,还是不堵车的情况。6点,踏着晨曦未露的霜气出门;10点,披着星斗满天的夜色归来。这其间的时间,一半耗在往返的路途上,一半埋在书山题海中。连上了6年的篮球课都因周末没有时间而取消了。还有更甚,上周接小宝,碰着个初三家长在聊天,人说得更头疼,他们家娃得6点半进校门,10点过才能出校门,老师也陪着一块儿“加班”!如果报了比赛,周末好得在学校附近进行加强再教育。
我合计着这不行啊,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在路上颠沛流离,有时周末作业都得在车上扒拉着写,现在的体型因为锻炼少了许多,都已经发展成球了,再这样下去,头发再白了,那他不就成小胖球老头了啊!得,我干脆在学校附近租个房算了,晚上散步的时间就接了孩子;早上曾先生也不用早上6点就起来送小宝了,小宝还能多睡半个多小时。于是我发了租房信息,很快,中介加了微信,推了唯一一套2800一个月的房源过来。还说“学区房紧俏,只剩这一套了,寒暑假得交租金,不能退房,如果不租,那得等到明年初三学生毕业以后才会有房。结果图片一发过来,我差点没把刚喝的茶喷手机屏幕上。
2800元一个月的房,两室一厅!就这破地方——厨房小得转个身能撞着冰箱;油渍看着都腻,别说摸一把了;阳台晾衣服能站一个人,油渍能刮下来炒菜;卫生间砖缝黑的得不想下脚;马桶,马桶没有,就蹲便,屁股感觉会碰到旁边没有遮蔽的管道;淋浴头的水估计也是滴的;卧室安逸,床直接靠着窗,墙角余留着乳胶漆脱落的斑驳痕迹;加个书桌?想多了,床已经把房间塞满了,剩下的空间能站俩人。窗户很小,还对着别人家的窗,连晒太阳都得不敢拉开窗帘。这哪是租房,这是当冤大头呢,合着“学区”俩字就是镀了金的,贴哪儿哪儿涨价,哪怕房子跟狗窝似的。
但没办法啊,这是“刚需”,只要有私立教育化,成绩淘汰制,那么“私立升学率”与“近校”这俩词就是硬通货,市区的、郊区的、郊县的,想给孩子更好资源的、希望孩子考个好高中的,有没有学位都不重要,挤破了脑袋想在这里上学。房子破不破、小不小,只要是挨着学校,就能漫天要价。别去看“性价比”,要性价比的全在公立学校,所以关于租房这事根本就没有选择。没办法,父母为了孩子啥都能豁出去,什么委屈都能受,什么钱都敢花——这就是人性,父母心是最软的软肋,也是资本最狠的猎物。
我越想越气,租房这事儿可能干不了,纯属花钱买罪受。还有34个月,包括寒暑假得花9万五千两百元,完全是花钱买罪受!
看吧,教育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把父母和孩子都网在里面,你想挣脱,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往里跳,你不跳,就觉得是对不起孩子。我承认,这就是我人性的弱点,我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我同时知道,起跑线本身就是资本画出来的,所以该画时,得画。
那咋办?干脆买房得了!三年后孩子毕业,房子租出去,按月收租,也算是一笔投资。再说现在银行利息低,3·0%的利率,算下来月供比房租高不了多少,还多一套稳定的投资,目前市场已经没有太多投资的机会了。而且,怎么算都比租那破屋划算。
说干就干,至于房价,只要学校在,价格就在,别去想是不是韭菜的问题,击鼓传花,得需要鼓停,只要学校不倒闭,坚持住它的升学率,这投资比股票靠谱。信息差和焦虑感,很多时候本就是自己暗示自己的一种心理。
我再顺便花点钱,把它装修成那附近最温馨的临时居所,便就不相信没人租,价值很多时候和心情有关,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看性价比。
至于古人说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那得无欲才行,我倒是可以无欲,我怕的是我无欲了,小宝刚不起来啊!在这个内卷的必须事件里,避不开被围猎,那便加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