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去年过年回家是凌晨两点多到站的车票,琦打电话说要去车站接我。一番推辞过后,拗不过他,就让他和尚去接。
两点多下车,拖着行李赶到约定的地点,看到他们俩等在那里,心里特别温暖。回去的一路上说说笑笑,半个小时的路途,眨眼就结束了。当天下午再约着出来吃个凉皮烧饼,继续叙旧。
这次过年回家前琦说有时间了再去接我,后来因为有事就没去。但我到家的第一天,还是老样子,跟他俩约着见面打球吃饭。
在家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眨眼又到了出发的日子,琦当天临时有了时间,又说要去车站送我。我正在排着队买烧饼夹串,跟他说太晚了,不用去送了,就匆匆挂了电话。过会儿他又打了过来,态度比刚才的还坚决,并且没给我留推辞的机会,先把电话给挂了。
晚上他们俩到了之后,爸爸把我送到楼下,上车后和爸爸挥手告别,车走了就把车窗升了上去。匆匆的分别有个好处,就是不用沉浸在那份分别得伤感之中。
过去父母送我到车站,下车后父亲会帮我拖着箱子送我进站再离开。那时候心里就有过自己搭车去车站的念头,免得和父母告别时心里难过,但知道父母肯定不会同意,所以从来没说过这个提议。
去车站的路上,一路上和他们俩还是有说有笑,心里依旧很温暖,心情却有些沉重。中途遇到一个还在营业的快餐店,尚让琦把车停在路边,他想去给我买两个汉堡。扭头看了一眼尚向快餐店奔跑的身影,我转过头来,望向另一侧的车窗外,轻轻叹了口气,眼泪差点涌了上来。
相较于迎接,送别果真多了太多令人悲伤的情绪,尤其是那种,今日一别,下次便不知何时再见的送别,怕是更加痛苦吧。好在如今和亲朋好友分别,下次何时见面会有个大概的期限,大不了还是来年过年再见。
即便知道下次最晚何时再见,分别的滋味终究不会太舒服。
一路的红灯,琦开玩笑地说:“一路上这些红灯都是在挽留着你。”到站后离开车只剩十五分钟,琦把车停在路边,尚下了车拖起箱子就往进站口飞奔,我也背着俩书包跟在他后面。他进不了站,就在安检口看我过安检,然后远远地和我挥手道别。
我不对他们说谢谢,他们也不喜欢我说谢谢,就像他们对我说谢谢我会不开心一样,但我还是会在心里感谢他们,这是一种无关客套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情感。
时常想起梁实秋的《送行》中的那句话:“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想,虽然送别不像迎接那样令人满怀期待,甚至会有些伤感,但换个角度思考,送别亦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尤其现在通讯越来越便捷,那种分别后长久没有联系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联系方便了,相见却不一定方便,那还不如分别的时候多看一眼。
印象中此前我去迎接好友或者为好友送行的次数并不多,但以后有机会去迎接或者送别我想去接送的人,我也一定会珍惜那每一次机会的。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