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两篇黄老师说作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写好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今天黄老师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写好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一、认真学习课本中的例子
(一)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课文有两篇。《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吵架后,又通过纸船和风筝和好的故事。
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小熊的心理描写: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树,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加入这一段心理描写,读者会很容易地看懂小熊不折纸船的原因,我们也明白了小熊是思考后才扎了风筝的,可以看出小熊很用心,也很珍惜这段友谊。
(二)
《风娃娃》是一篇显现易懂、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通过风娃娃帮人们做事,有时人们高兴,有时人们责怪他的事,告诉人们: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帮助。
这一课的心理描写有两处,第一处:
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看到人们很高兴,风娃娃认为只要有力气就能帮人们做好事。一个自信、骄傲、热心、善良的风娃娃形象呼之欲出。
第二处:
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风娃娃以为自己也用力气就可以帮助人们,人们应该高兴,可现在人们却不高兴了,他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一个委屈、困惑、不解、甚至有点痛苦的风娃娃形象跃然纸上。
二、尝试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心理描写
1、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以第一人称“我”写作文,把自己内心真实地想法写出来即可,但是很多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疏忽,需要家长们提醒和督促。
比如淳儿在《跳绳比赛》一文中,他是这样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终于轮到我了,我心想:要是跳不过去怎么办呢?会不会影响班里的成绩?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
还好,我跳过去了。
我心想:还好跳过去了,太棒了!要不就要被同学们笑话了。
这一段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淳儿跳绳前很紧张,跳过去后很开心,真是天真可爱的孩子。
2、写出看图写话中人物的心理
部编版二年级有一篇看图写话是《父与子》,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写的心理描写很细腻,与大家分享:
有的同学重点写爸爸的心理描写:
爸爸轻轻地推开书房的门,看见小明正在专心致志地趴在地上看书,还不时地发出笑声,连爸爸什么时候进来的都没有发现。(动作描写)
爸爸想:这个臭小子,不知道在看什么,这么专注!竟然连我都没发现。(心理描写)
(刘雨萱)
“儿子,吃饭了!”爸爸在餐厅喊道。(语言描写)
小明没理爸爸,爸爸心想:这个臭小子在看什么书呀?这么着迷,连我都不理?”
(杜宇泽)
也有同学重点描写了儿子的心理:
儿子想:爸爸怎么回事?把我叫来了,爸爸又不见踪影了,爸爸不会也被那本书吸引了吧。
(张楚淇)
3、写出童话故事里人物的心理
孩子们最喜欢创编童话故事,鼓励孩子写出主要人物的心理。
比如孩子们写《猫和老鼠故事新编》,鼓励孩子们重点写出老鼠怎么躲避猫的种种办法。
小老鼠想:我的天敌猫总喜欢藏在我家门口等我,趁我不注意,想一把抓住我,再当成他的美餐。我今天非要在家里开个后门,再也不走前门了,看他怎么抓我,哈哈!
4、以第三人称“他”来写人物的心理
比如淳儿续写《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文章开头的心理描写是这样的:
那个种葫芦的人今年又想种葫芦了,他想:我去年种葫芦,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邻居让我治一治蚜虫,我也没听劝告,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
我今年种葫芦,一定得好好想办法治疗蚜虫。
总之,心理描写不难,但是孩子们在平时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严格要求,多让孩子们进行心理描写的训练,长期坚持,孩子们的作文会写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