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
——《给教师的建议》第354页
只有当学生学会了使用语言,即写作文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能读会写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第291页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
——《给教师的建议》第219页
前言:这节历史课学习的是第14课——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这一课,实际上在18号放假前已经安排了一整节课的时间用来预习,根据同学们上交的“我的预习收获”来看,预习效果不错,多数同学大部分知识点都已掌握。所以这节课上稍微对难点点拨一下即可。下课前,布置了三个作业题,其中第一个是请你为张骞写句颁奖词(另外两个是巩固知识点的报纸习题),同学们写的颁奖词怎么样?跟我一起来分享、感受一下吧:
七(1)班 杜佳芮
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历经30余年。虽然历经重大坎坷,但是终获成功。张骞的西域之行,说明人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事就能取得成功。张骞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以及厚道、正义、求实的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七(1)班 杜世博
张骞,你心怀祖国、主动请缨通西域;你奋不顾身、身陷敌营;你视死如归、你不畏艰难,坚持十余年,寻机逃脱,持汉节而不失;你是“丝绸之路”的奠基者。你是人类伟大的先贤。天上的星星再灿烂,也不及你发出的耀眼的光芒。你好比神医扁鹊,救死扶伤。因为你,才让世界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家,它地处东南亚,不仅军事强大,而且有着5000年的文明,敬佩你——张骞!
七(1)班 周雨馨
提到张骞,我就想到他用一生来完成的伟大事业——张骞通西域。在那时,他志在为国分忧,勇敢的踏上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可是他没想到,在通往西域的途中,居然被匈奴扣留了十余年之久。在匈奴的威逼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他始终不忘使命、寻机逃脱、历经艰难,到达了大月氏。但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一年多才得以逃脱。回到家乡长安,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他的故事真是振奋人心啊,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胸怀祖国、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不为艰难,像张骞一样勇于开拓,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张骞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人,把掌声送给他!
我们不仅是科学基础学科的教师,而且是思考力的培育者。
——《给教师的建议》231页
从一份份颁奖词里,我不仅看到了学生的文采,而且看到了他们的文字很有温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给张骞写句颁奖词,我认为比背过几道题还要重要。
指导老师:曲林荣
2022年11月30日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