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烽火长歌
小酒馆位置偏僻,从大街两旁人声鼎沸的餐厅,大排档走到酒馆,需要先拐进一条幽暗的胡同,胡同的尽头再次左拐,仍旧是几乎走到尽头,才可以看到酒馆投射在门口斑驳的灯影。
小馆真的是小馆,门面并不大气,但是精致。这也在情理之中,宋庄这个地方,怕是连乞丐也比别处要来的有艺术气息,更别说这样一座藏在幽巷中的小酒馆。
酒馆门楣上有一盏投射灯,旋转的灯光将酒馆的名字投射在门前地上,缓缓的,慢慢的。并无新意,然而此时此地,在这个昏暗小巷尽头,缓慢旋转的灯影,竟带得时光也恍惚起来。
映着酒馆里卓卓的人影,柔黄的光线,只一眼,便觉悠然味道,心跳仿佛也被调整到相同缓慢的频率,跟着灯影一同旋转。
十二月的北方,屋外已经是寒风刺骨,推门而入,一股香暖之气夹杂着小酒馆悠悠音乐声扑面而来。
小妹迎上来,大大的脸盘子,白净而圆润,满脸和气,笑容可掬,将我们安置在屋子正中间的吧台上。桌上分布着三个小而精致的啤酒瓶,里面各自插着几株粉红或者淡黄色的月季,配着桌子上方射灯投下的暖色光柱,高脚的吧台椅,顿显清馨。
因为没有预定,所以周围的雅座算是享受不到。
所谓雅座,其实也只是正常餐桌,不过主人心思独到,只一些木制衣架,几张老旧照片点缀墙上,配两盏带着帽沿的小吊灯,让人有种沉浸在旧时光阴里的穿越感;若是靠窗一面的雅座,里外灯光掩映,又如同屋子外边也生出一个世界,生出一个你我,水汽氤氲在窗上,朦朦胧胧,恍恍惚惚,却又是另一番情调,我便称之为雅座了。
不大的空间里面,摆放了七张大小不一的雅座,呈凹形,将中间的吧台包围。周围食客的喁喁细语声,混杂在柔和的音乐声中,温暖而和熙。如此,吧台虽略显突兀,却不觉孤单,又别有一番滋味。
这一间总共二十来平米的小屋,正对大门的那面墙搭出一个小二层,呈L形,摆放四五张小桌,紧靠雕花护栏。楼上楼下算是通透,客人间毫无隔碍,彼此相互可见。
因为来此就餐者多有在宋庄工作的艺术家,抑或是伪艺术家,文艺青年。其言行举止颇有一番特异之处,即便无法细观言行,只看装扮也与他处大有不同。这样,连客人之间也彼此互为风景,也算是此地特色之一。
上二楼的楼梯处,有照片墙一面,为食客所留照片之处,闲来等餐时,在墙下看看他人就餐时所拍照片,神态各异,却俱是眉开眼笑。酒足饭饱,舒适惬意之态显露无余。
若是愿意,也可将自己的照片贴在墙上,倘若在之后的再次造访中得以再见,也颇有一番惊喜。
一楼雅座凹形布局对面,便是真正的吧台,小巧玲珑,满墙都摆满了各色酒品,一眼望过去玲琅满目。晶莹剔透的高脚杯倒挂在吧台正上方,映出莹莹彩光,如梦似幻。靠近门边的吧台上摆有一台小小收银机,也算是把这一片小天地利用得淋漓精致了。
并不明亮,昏黄的光线充斥小酒馆空间,旧时光的温暖感觉直叫人懒洋洋提不起精神。大厅顶部悬垂的白鸽以及绿萝,在小屋中间缓慢旋转,空间变得立体生动,但在整体悠缓的格调下,仍然给人一种软绵绵,黏糊糊,时光停滞不前的错觉。
柔和的音乐,夹杂着周边客人嗡嗡低语声,听不太清,却有一种暖心的迷醉感。
如前所云,让人觉得此处与他处不同的地方,不单单是酒馆老板的一番精巧布置,里面的食客亦是一景。
有大胖子兄弟,身着排扣棉布衫,头顶高高竖起一撮小辫子,大盘脸下面留着一撮山羊胡子,整个人看起来浓浓的艺术范。对面的小姑娘姿容秀丽,一头长发却编出来二十多条小辫,披散在肩头,额前还有星光点缀,配着姑娘明亮的眸子,昏黄的灯光下,尤为显得妩媚。
到来此地的客人们,大多装扮时尚且有性格,倒是我们一家三口在此处,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不过却也无妨,这样的地方,我看他们颇为新鲜,他们看我们也未必不是如是,彼此皆为风景,也算有趣。
晚间七点半,面容清俊的驻唱小哥背靠吧台,悠悠吟唱。不需开场白,只把歌声融合在早已填满小屋的温馨中即可。
一曲《十年》,缓缓流泻,酒馆的气氛顿时不同,思绪仿佛被带回十年前的记忆中,眼前人是否还是十年前的她 ,十年前的你我又是何旧模样?
思绪飘散,映着已水汽朦胧的玻璃窗,一个虚幻的世界被光影勾画出来,看着屋里相对而坐的人儿,竟然是有些痴了。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