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现实
1.速成绝无可能
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2.交换才是硬道理
用「我有的」去换「我要的」。
不成熟的人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的特征很多,但一个通病就是整天都在想「我要…」,全然不顾自己其实一无所有。然而「我要」的欲望从来不会消减,只会不断增加。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
最坏的情况,拿出纸和笔认真面对自己,结果发现「我什么都没有」。这也许令人气馁,但其实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正常的智商就已经足够了。
3.完美永不存在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2]。所以,我们不管坐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
[2]比如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他在拍完《泰坦尼克号》之后准备了10年,其间经历非常坎坷。
4.未知永远存在
人们(大多数是男人)总是迫切地渴望「马上解决当时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否则很可能会陷入焦虑中无法自拔。
焦虑的情绪会让人觉得「必须做点什么」,但是,在缺乏理智状态下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问题记下来。很多人没有记录的习惯,以至出现曾经因为思考(疑问就是思考的起点)后「忘了」而失去获得答案机会的情况。
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我们为什么会不满于现状?
尽管天分确实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从一个人开始从事一个职业的那一瞬间起,只要足够认真、努力,他的能力就会不停地积累。如果这个人实际上向往的是另一个职业,那么他的所谓「梦想」几乎必然使他在当前这份职业上心不在焉、无甚积累。
无论是谁,进入自己梦想职业的成本都很高昂(不要拿极少数说普遍)。当初未能从事一个职业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除了运气不好,更可能的原因是积累不够。
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不是说梦想不可以有,而是要看你的选择与取舍,当然,有些人根本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6.与时间做朋友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如果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效率越高,结果越糟。
如果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效率低一点也没关系,因为做一点是一点,多收获一点,多进步一点,动力就会更强一点,进而更容易持续地做下去。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
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我们也许无法阻止那些总是从大脑里冒出来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考试临近时我会认为自己能够用一天的时间去背完一整本司法解释,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正如我在序中所提到的——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接受现实或许痛苦,但唯有直面痛苦,我们才能真正地摆脱行尸走肉的自己,进行自我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