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动了“康桥日记”这块奶酪

作者: 马风 | 来源:发表于2016-03-11 13:22 被阅读2312次
是谁动了“康桥日记”这块奶酪

“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这首《再别康桥》,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远飘着的“一片云彩”,读者因此记住了“康桥”。

可是,一般读者不会记得,同样出自徐志摩笔下,也带有“康桥”两个字,不为人熟知的“康桥日记”。

“康桥日记”,可不像鲁迅日那样:“十六日,星期。晴。午得徐懋庸信。下午张茵来。得沈兹九信。晚悄吟、萧军来。”干巴巴的像似骨架。

徐志摩有浓浓的诗人气质,此时又恰逢一头扎进与林徽因的热恋里,激情澎湃。日记就不仅“抒情”,也会把两个人近距离接触的行动举止,加以“描写”。所以,“康桥日记”可以说是极具私密性的曝光档案。难怪徐志摩把它当做宝贝一样珍藏。

1931年11月末,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于是“康桥日记”如同牛市股票,价位直线飙升,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尤其是林徽因,她深知那日记,一字一句都与自己的经历,情感,声誉,乃至今后的命运,紧紧相连,切不可公开亮相,必须把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就在12月6日,徐志摩追悼会的第二天,林徽因就急不可耐地向保存徐志摩“八宝箱”的凌叔华,索要“康桥日记”。她拖着林黛玉那样孱弱的身体,强忍徐志摩突然离世的悲怆,亲自登门拜访凌叔华,请求交还日记,但并未如愿。

此时,胡适正着手编辑出版徐志摩的“书信集”,于是向凌叔华征集徐的日记。凌知道好歹,不敢在胡适面前怠慢,无论多么不情愿,最终还是把包括“康桥日记”在内的“八宝箱”,交给了胡适。胡对林徽因似乎关爱有加,立刻把这些珍贵的徐志摩手稿,转交给林徽因。

林徽因惊喜不已,用不住颤抖的双手,接过来连忙翻阅,然而,马上震惊得几乎晕了过去。原来凌送来的只是半本,计128页,起自1920年11月17日,而中断在徐与林交往前的一两天。之后的,竟然有明显的撕毁痕迹。林迫切想要得到的,恰恰是这些部分,可偏偏不翼而飞了。林不仅有一种被欺骗戏弄的屈辱,更为撕掉的页面的去向,感到心急如焚,惶恐不安。

林徽因无法控制满腔怒火,于1932年元旦,全然忘却了节日的喜庆,先后两次提笔写信向胡适报告了她的发现,忿忿地说:“我要不是因为知道公超看到志摩日记,就不知道叔华处会有的。谁料过了多日,向她要借看时,她倒说'遍找不得','在书画箱内多年未检'的话,真叫人不寒而栗!”又言犹未尽的接着说: “现在无论日记是谁裁去的,当中一段缺了是事实,她没有坦白地说明以前,对那几句瞎话没有相当解释以前,她永有嫌疑的。(志摩不会撕的,小曼尚在可问)”信里,这样表白:“我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什么可羞惭(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胡适读了,大概要禁不住怦然心动,对林美人生出一片怜悯。

是谁动了“康桥日记”这块奶酪

林徽因在伦敦遇见徐志摩的时候,17岁,小荷才露尖尖角,是个情窦未开的女孩。她儿子梁从诫说:“当徐志摩以西方式诗人的热情突然对 母亲表示倾心的时候,母亲无论在精神上,思想上,还是生活体验上,都处在与他完全不能对等的地位上,因此也就不可能相应的感情。”女儿梁再冰也说:“母亲在世时,从不避讳徐志摩曾追求过他,但她也曾明确地告诉过我,她无法接受这种追求,因为她当时并没有对徐志摩产生爱情。”

这是家里人的话。外人,却有不同的声音。一位叫陈子善的研究者,针对梁从诫的话,如此说:“林徽因与徐志摩泛舟剑桥,情迷英伦时,梁先生在哪里呢?不要说梁先生尚未出生,就是他父亲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恋情也尚未开始,梁先生何以断定他母亲与徐志摩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如果认为陈先生这番话,还只是一种推论,感性多于理性,那么,1949年问世的,陈从周编写的《徐志摩年谱》,倒是以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在1922年徐离婚的条目下,加了如下按语:“是年林徽因在英,与志摩有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可,故志摩出是举,他对于徽因倾倒之极,即此可见。而宗孟曾说,论中西文学及品貌,当世女子舍其女莫属。后以小误会,两人暂告不欢,志摩就转舵追求陆小曼,非初衷也。”

两方面都摆开威武的阵势,言之凿凿,互不相让,可谁也没有能拿出来有利证据,制服对方。如今“康桥日记”要是一经披露,那里边定然会公示徐与林交往的详细而具体的纪录。白纸黑字,钉是钉铆是铆,事实确凿,纷纭迷乱的真相,终将要大白于天下,对立双方,孰是孰非,不言而喻了。

这大概是林徽因最最担心出现的局面, 为此对失踪的部分日记,心头愁云密布,甚至有那么点丧魂失魄。造成这种局面,堪称罪魁祸首的,自然是前面说到的凌叔华。

是谁动了“康桥日记”这块奶酪

凌与冰心林徽因为同期的知名女作家,她的浪漫风流却超过冰心与林。凌的丈夫陈西滢就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时,她竟公然与在丈夫手下任教的英国青年诗人,小白脸贝尓劈腿上床,成为轰动学界的一大绯闻。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前,有传言说,凌曾有与徐结缘的意向。徐之所以把极其私密的“八宝箱”交予凌保存,也足见二人情谊之非同一般。

不言而喻,林与凌心存很深的芥蒂,对她生疑,实属正常。那么,不妨探究一下,凌持有怎样的动机,要壮起胆子撕掉那几页日记呢?好像只能有一个理由,留下,做为把柄,随时对林展开攻击。或者,以日记缺页,扔一颗烟雾弹,混淆视听,造成混乱,以此让林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只是猜想。退一步说,果真这猜想是准确的,撕掉日记纯属凌一手所为,可林与徐在伦敦的接触,乃是友情,清白无染,林又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呢?像俗话说的,人正不怕影子斜。若坦坦荡荡,即使把日记分发于天下,能奈我何?而且,此刻公开“康桥日记”,恰好是洗刷诬蔑的大好时机,林应该感到欢欣鼓舞,有一种扫去阴霾见青天的惊喜才是。即使那几页撕掉了,流传到外界,也不用慌乱。更多人看到了,可以昭然于天下,哪个人也没本事颠倒黑白,把日记重写一回吧。

林徽因儿子梁从诫于2000年,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热播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么说:“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飞机坠毁中失事身亡,对他来说是件好事,若多活几年,对他来说更是个悲剧,和陆小曼肯定过不下去。若同陆离婚,徐从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这里将来就搅不清楚,大家都会很难办的。林也很心疼他,不忍心伤害他,徐又陷得很深。”梁从诫这些话,与前面引用过的做个对比,好像不是从一张口里说出来的。

作家韩石山听了之后就说:“不看这些话,人们还不知道1931年在北平,徐、林之间的感情已发展到这样危险的地步。”那么,在伦敦的时候,出没出现过“危险”呢?

以上随便引录的几句话,大概也可当做“康桥日记”撕掉后,林的心理之所以会出现强烈又异常反应的间接佐证吧。

经一些研究者的考察论证,“康桥日记”的最终结果,是在林徽因晚年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时,划亮了一根火柴,随后,一张张纸页,在烈焰中化为灰烬。

相关文章

  • 是谁动了“康桥日记”这块奶酪

    “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这首《再别康桥》,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

  • 改变,成年人最大的挑战

    再读《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是一个“变”后的质问。 谁动了你的奶酪?其实,人人都动了你的奶酪...

  • 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网络信息又在发酵 娱乐话题占据热点 键盘侠们持续指点 键盘侠 小龙虾 期待有料 添加佐料 ...

  • 2018-02-25

    你动了谁的奶酪,问题就出在谁身上。

  • 原创诗:是谁?动了我心灵深处的奶酪!

    是谁?动了我心灵深处的奶酪! 诗文/会飞的鱼 是谁?动了我心灵深处的奶酪! 秋寒的夜晚无法睡觉, 碾转反侧中身儿倍...

  • 谁动了谁的奶酪

    近一周来,深圳富源私立学校处在风口浪尖上,该校变相引进衡水中学考生事件持续发酵。 首先是在深二模考试中以绝对优势碾...

  • 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风和日丽、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大自然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如同一份令我们一生享之不...

  • 动了谁的奶酪

    F(一位在快递公司工作的朋友):爆仓 M(我):? F:员工罢工 M:老板拖欠工资(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F:不是...

  • 动了谁的奶酪

    活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利用各种平台打造个人品牌,几乎每个人都在会选择微信公众号。流量为王的今天,粉丝就是一切,...

  • 谁动了我的奶酪

    如果说我们每天都在努力产出,就像我们每天都在生产奶酪,那么谁动了我们的奶酪了呢?我们生产了多少奶酪?谁又动了我们...

网友评论

  • 小米米v:逝者已逝,一切都已无从考究。且考究也再无意义
  • _情盛:其实抛开一切去看这段感情 我觉得林徽因真的算是女神 一个让无数男人痴迷的女神 请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马风:@_情盛 的确是女神。
  • 7ba05211e428:很有诗意
  • 5be413fe7e6f:徐志摩有才情是真的 尤其在那个出文豪的时代 徐志摩这点小才华跟欧洲几日游带回来的东西真的不算什么 对于男人来说 泡妞是一种才能 二不是一种才华
    马风:@湖心草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谢谢你的评论。
  • 880dd4ed040c:林徽因认识徐志摩时年纪太小,情感的事很懵懂,可能对徐只是仰慕与尊敬,后徐抛弃妻儿随林,可见两人关系已经不一般了。至于外界的传闻与言论的真假只有两个当事人知道。林嫁梁思成后喜欢上金岳霖,后另其孤独终老。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让后人唏嘘。爱情里根本没有谁对谁错,红颜也并非祸水,只是在那个年代里他们的命运彼此交错,让我们感到一丝的惋惜与同情罢了。
    马风:@本色出演 说得极是,颇有见地。感谢你的评论。
  • ef2266d11932:林徽因曾在徐身亡后写过两篇悼念文章,都是真情流露。林徐两人有没有越过雷池,也许真的没有人知道真相了。
    马风:@穆葬 斯人早已做古,生前行事难以查明。后人解读,皆是一家之言而已。

本文标题:是谁动了“康桥日记”这块奶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xx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