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缘”
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462)

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462)

作者: 文生修道 | 来源:发表于2025-10-21 19:53 被阅读0次
第116回:彭从事施令退涪关         庞军师矢夭落凤坡(05)

      魏延一马当先,走完二里路,见前面豁然开朗,两边的山脚向里边缩了进去,树木稀少,约有十数丈开阔,半里路长短,峭壁陡立,无法攀登。

      头队很快地通过了这段地面,又来到了和刚才一样的小路。整个一条小道两头窄小,中间开阔,其形状就象是做面饼的擀面杖。

      其实,这半里长的中间一段就是落凤坡,张任的乱箭手就埋伏在这段路的上面。头队又走了一里路,中队庞统带兵到,第三队的黄忠刚开始进小道。

      黄忠从大道上跟到这儿,见前面道路越来越窄,树木遮天,杂草遍地,地形十分险恶,是埋伏重兵的好地方。自从孔明来了一封信后,黄忠已对庞统的用兵产生了怀疑,尽管走在第三队,但他始终百倍警惕,到了路口,就勒住马缰向上下四周观察起来。

      汉兵见他不走,就问:“老将军为何不走了?”

      黄忠漫不经心地说:“尔等先行。”

      汉兵不明白黄忠这是什么意思。又说:“老将军,出阵打仗一向是将领兵,老将军是大将,理应先请。”

      “今日要兵领将。”

      老黄忠突然间来一个“兵领将”,意思是,我领了一世的兵从无退却过,今日换换花样,叫你们领领我,尝尝走在后面的滋味。黄忠今天的性命,就活在这个兵领将上。

      黄忠站在路口,命令弟兄不论路宽路窄,最多只可以两个人排着走,或者一个一个地走。

      他想,从凤鸣山大营到雒城十五里路,已经走了十来里,这条路算它五里长,九千人马走这条路还放不下,等到我的后队全走完,我再走,想必魏延也快要出那一头路口了,要是这里有埋伏,绝不会放过头队、中队而打我后队,他们打头、中队,我还没进去,退起来就方便得多。

      假如后队上的三千人马全都走了进去,仍然太平无事,就可以证明这条路上确实没有伏兵。

      回过来说,我先走了进去,里面埋伏四起,我即使逃了出来,活着性命去见刘备,那也要杀头的。因为庞统在中队,我见死不救,临阵退缩。等到后队全走进去,我再进去,张任果真有伏兵的话,那也没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

      黄忠这么想,小兵当然不敢违拗,一个个都向路口走去。

      庞统走完了第一段窄路,来到中间一处宽阔地,在马上瞻顾四周,暗说道;好一个所在!凉风习习,草木葱葱,哪里想得到里面有这么宽敞的地面。

      看着看着,马儿慢了下来。庞统边观赏边在想,等到取了雒城、擒了张任以后,乘休整三军的当口,到这儿来避暑数日,倒也未尝不可。

      哪里知道,等不到你出此宽阔地带,就要你在此永远安家落户了!

      庞统在得意,“的卢”立定了四蹄。行军之时,怎么战马会停步呢?难道说,马儿知道已经到了葬身之地就不走了吗?俗话说,逃了三万六千里,仍旧在棺材里。当然不是。庞统他还雄心勃勃要捉张任,尚且不知道自己的死地,一匹战马岂会有先见之明?

      原来庞统到了这里,见地势险要,打算得了雒城,在此屯兵操军。只顾自己动脑筋,却忘了溜动手中的缰绳。这种训练有素的龙马对主人的一举一动很是敏感,先慢走几步,还不见主人溜缰,就以为要它停步,所以“的卢”四蹄挺立。

      庞统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刚要抖动缰绳,眼光落在前面的一块大石板上。这是一块石碑,两尺多高,四尺多阔,因年深月久,碑面已风化剥落,字迹模糊。庞统估计横在面前的这块东西是路名碑。传唤道:“来啊!”

      “军师,小的在。”

      “仔细观看这碑上写的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46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au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