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视频——探索人与植物的交互模式。将视频的内容进行了翻译和整理。通过这个项目,可以了解到在一些新兴技术中的交互,看到更多有趣的的交互方式,以及这些交互方式中思考。
项目的研究人员是人机交互的,项目更多的介绍可以点击这里,之后我也会分享更多好玩的交互项目。原视频是全英文版的,需要视频地址或我手动扒的文稿,可以私,
背景
印度东北部的梅加拉亚邦的Khasi族人,有一个当今少见的传统——用仍在生长的树木的根搭成吊桥或扶梯。这种桥可能使用了几十年、有几十米长。由于是树根搭成,这种桥具有可持续性、自我修复、环境友好、结构稳定等特点。因为一些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树根桥要比钢筋水泥桥更加的稳定。此外,和一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化石燃料、塑料等材料相比,纯天然的树根桥对生态环境更加友好。现在人们常会对未来环境有所担忧,在一些有关未来世界的科幻片中,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都很恶劣。
梅加拉亚邦的树根桥中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呢?如何将这种与人类共生的方法应用到科技中?我们能否超越生物结构本身,与非人类的生物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关系?如何成功将这种新的设计应用于生活?
通过研究人与植物的交互方式,解决上述问题、了解植物、创建友好生态环境。人与植物交互方式的研究,我们使用的都是生长中的植物。
为什么使用生长中的植物?
1、生长中的植物符合可持续的目标。全球25%的碳排放都是由植物系统所消耗。
2、生长中的植物有巨大的未被开发的控件。
3、生长中的植物有同物种间可互相感知的能力。
通过研究了大量不同领域的人机交互研究,提炼了如下的框架。
项目
假如你是一个研究植物交互方式的研究员,想要设计一个植物系统,你会怎么做?需要用什么样的设备?如何在人与非人类间通过传感器传递信息?
人与植物的交互式最基础的,此外还有植物之间、不同物种之间、到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交互。通过一些工具,人们可以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进行交互。
植物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与外界进行交互?我们归纳了以下4种。
1、间接交互。如通过花盘来交互
2、通过控制环境因素来影响植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如Plantxel项目是一个由含羞草组成的生物感应反馈装置,通过计算机控制向叶片上吹的风,让叶片打开,就会形成墨绿色的展开着的含羞草矩阵。
3、直接在植物中嵌入感应器,获取植物的生物数据。Please项目中,在活的植物中直接插入针状电极来收集生物的信号,推断周边的环境因素,比如环境污染等。
4、通过合成生物因子或纳米技术,增强植物。如纳米仿生发光植物项目,该项目通过纳米粒子改造了豆瓣菜,使它不仅可以发光,还可以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控制开关。
前两种方法比较常见,通过后面两种方式可以看到一些新型的植物交互方式。在不同的交互方式中,拥有不同的与植物进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技术控制达到想要的效果。不同的交互方式也涉及了不同的知识领域,比如材料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可以把植物的输入输出系统,看作软件工程中常见的API接口,植物的输入如水份、光线等的环境因素,输出包括植物形状的变化、释放的化学物质等。常见的例子如光的输入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形状。
材料科学中涉及了注入材料等研究,如将植物的根茎改造为电线,植物与可穿戴设备、纳米技术的结合。
合成生物学中,研究人员通过DNA等方式改造植物。
思考
研究植物交互方式的一类内容,是研究人类对植物的感知能力,将一些有意的环境信号转化为有效信息,如将将环境湿度转化为笑脸。这种方式更像是将外界拟人化,而不是直接传达外界信息。
值得思考的是,人类是否在不经意的如同创建“动物园”一般的创建“植物园”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如何保持植物的真性?到现在大多数的技术都是基于硅传感器的,探索其他更多方式有助于逐步淘汰这种通过工具来推断植物状态的方式,获取一手信息。
所以我们也鼓励研究人员思考,以一种不是那么直观的非人类思维的方式探讨植物。我们常常讨论社会现象与伦理,为什么不用在植物上呢?你是将植物看作一种材料还是人类的合作者?植物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你考虑过植物的快乐或健康吗?
回到文章开头,超越传统的结构(如树根桥)、将植物视为自然的传感器、合作者的新方式是怎样的?我们鼓励人机交互的研究人员,探索更多的可能方式,超越对自然的仿生或寄生技术,与植物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