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人民养育情
陈 旭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五月有唱不完的颂歌,亦有说不尽的话题。当我们欢庆过一个个喜庆的节日后,又迎来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6周年的纪念日。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宗旨就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主席的讲话对上述问题逐一作了剖析,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在历经了76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讲话》依然犹如暗夜里的明灯,犹如前行中的火炬,成为鼓舞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奋进的号角,成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今天,当我们再次重温《讲话》精神,就不难看出,《讲话》始终围绕着人民这一话题,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强调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当然,我们搞文艺创作,深入到生活中去,用心体会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才能领悟到现实生活的变革和进步。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用心感悟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获知群众的所思与所盼。因而,我们必须要以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深刻理解“人民”二字的丰富内涵,怀着对人民的崇敬和热爱,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走进,在行动上看齐,为创作更好更多文艺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在洞察时代变迁中深化主题,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作品。
古豳这块热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家乡的“豳风”故土,就是我们创作的丰富源泉,勤劳笃厚的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全县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莫要辜负人民的养育之情,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与人民相结合,把广阔的农村作为我们的课堂,投身人民伟大实践,顺应时代呼唤,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彬州故事。用自己的浓墨重彩,为民族立言,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为繁荣新彬州的文学艺术事业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
2018年5月15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