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雪

作者: sunli916灵感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17:17 被阅读0次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再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画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我曾有缘,在黄昏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挤挤,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传言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我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阳关雪

相关文章

  • 阳关雪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再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

  • 阳关雪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一书中这样写到“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

  • 《阳关雪》

    余秋雨走了那么多地方,每到一处自有名篇,他走过的地方后来我都去过,但也只能如瞻仰古人一般瞻仰他。人生阅历和学识给人...

  •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读《阳关雪》 很多人都曾去过阳关,但为它而写的篇章却宛如星辰。...

  • 阳关林场

    看《文化苦旅》里《阳关雪》这一篇,本来是想搜阳关这个地点相关视频来看,结果b站搜“阳关”前几个推荐都是阳关林场,也...

  • 余秋雨 阳关雪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

  • 《阳关雪》教学有感

    首次执教《阳关雪》,一头雾水,连理解文本都出现了障碍。虽反复细读,又翻看几遍教学参考书,仍然不得要领,更别...

  • [阳关雪]——《文化苦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作为小学必背诗词...

  • 《阳关雪》词抄

    一为文人,便无足观。(这句话实际上是顾炎武针对当时封建文人所谓士大夫阶层的某一部分而说的。,乃知顾氏所贬斥的是那些...

  • 《阳关雪》——文摘(一)

    1.但奇怪的是,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都沦为草泽之后,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都有可能镌刻山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关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ym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