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四至五章)
原来托翁把安娜去世后伏伦斯基的惨状,放在了这两章里给读者展示。先由他的母亲站在她的立场上告诉柯兹尼雪夫她怎样看待安娜的行为和该行为所产生的恶果,再由伏伦斯基亲自出面告诉柯兹尼雪夫以及全世界的读者。
伏伦斯基的母亲老伯爵夫人把柯兹尼雪夫招呼到他面前,"唉,我这是受的什么罪!您请进来吧……唉,我这是受的什么罪!"她一边叹息,一边让他坐在她旁边的软座上,她重复说。"简直没法想象!整整六个礼拜,他跟谁也不说一句话,要不是我求他,什么东西也不吃。简直一分钟也不能让他独个儿待着。我们把可以用来自杀的东西全拿走了,我们都住在楼下,谁也不能担保他不出什么事。您知道,他为了她已经开枪自杀过一次了。”她说,一想到这事她那苍老的前额又蹙了起来。"是的,她的下场正是她那种女人应得的下场。连死的方式都挑得那么卑贱下流。”
“审判她可不是我们的事,伯爵夫人,"柯兹尼雪夫叹息说,“但我懂得这件事对您有多痛苦。”
"唉,甭提了!当时我住在我家庄院里,他也在我那里。有人送来一封信。他写了回信,叫那人带回去。我们根本不知道她就在车站上。晚上我刚回到屋里,我的梅丽告诉我有位太太卧轨自杀了。真是晴天霹雳!我知道就是她。我当时就关照:不要对他说。可他们已经告诉他了。当时他的车夫在场,什么都看见了。我跑到他屋里,看见他已经精神失常,那个模样可吓人啦!他一言不发,骑上马往那里直奔。我不知道那里的情况究竟怎样,但他被送回来时已经像死人一样没有知觉。我都快认不出他来了。医生说是‘完全虚脱'。后来就有点疯疯癫癫了。"
“唉,提他干什么!"伯爵夫人摆摆手说,“那些日子太可怕了!哼,她怎么说也是个坏女人。唉,这种不要命的热情算什么呀!无非让人看出她这人不正常罢了。就是这么一回事。她毁了自己,也毁了两个好人:她的丈夫和我那可怜的儿子。”
“她丈夫怎么了?”柯兹尼雪夫问。
“他带走了她的女儿。阿历克赛最初什么都答应了。如今他可后悔把自己的女儿给了人家。可是话出了口,又不好收回。卡列宁来参加了葬礼,我们竭力不让他同阿历克赛见面。这样对他,对做丈夫的,都要好些。她使他自由了,可我那个可怜的孩子完全被她给毁了。他抛弃了一切:他的前途和我,可是她还不肯放过他,存心把他彻底给毁掉。咳,不论怎么说,她这种死法就是一个堕落的不信教的女人的死法。上帝饶恕我吧,我眼看儿子给毁了,没法不恨她。"
“那他现在怎么了?”
"上帝拯救了我们:发生了塞尔维亚战争。我老了,不懂这种事,但对他来说却是上帝的恩典。当然,我这个做母亲的优点担心,再有,据说彼得堡对这事也另有看法。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唯一能使他振作起来的事。雅希文,他的朋友,把钱输得精光,也要到塞尔维亚去。是雅希文来看他,把他动员去的。如今这事可引起了他的兴致。您去同他谈谈吧,我希望能使他散散心。他太伤心了。倒霉的是他的牙又痛了。不过,他看见您一定会高兴的。请您去同他谈谈,他就在那边散步。"
笔者之所以大段落地摘录以上文字,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十分精炼地概括这些内容,只有用原文来表达才更为精彩。
在第五章里,托翁通过柯兹雪尼夫和伏伦斯基的对话以及伏伦斯基看到煤水车和铁轨时的两次回忆,把伏伦斯基看到安娜尸体时的悲怆、痛悔、撕心裂肺的情景浓墨重彩地展示给广大读者。伏伦斯基现在之所以对生死毫不在意,决心上前线去战斗去牺牲,是因为他失去安娜之后,感觉自己就是个废物。这越发说明安娜的爱是多么重要,多么具有魔力。
而作为一个工具,他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处,他高兴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柯兹雪尼夫对他的抉择表示钦佩。他十分感动地说:“为了把同胞弟兄从压迫下解放出来,出生入死也是值得的。但愿上帝赐给您战斗的胜利和内心的平静。”
伏伦斯基终归是好样的,在柯兹雪尼夫眼里,伏伦斯基是个从事伟大事业的伟大人物。他有责任鼓励他,赞扬他。
笔者读完这两章,也向伏伦斯基伸出了大拇指。他是俄罗斯贵族的后裔,具有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绅士风度。他能忘记个人的得失,从绝望和悲苦中挣脱出来,走向战场,不愧是俄罗斯的英雄儿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