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小哥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好像我的朋友大都知道。
而且我读书基本不限于类别,各个类型的小说、古典名著、外国文学、诗词、甚至天文科普读物,也都有很大兴趣。
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习惯,很难说清。大抵是从爸爸和外公口中的故事开始的。
爸爸讲的故事大多数是凭空想象,也可能是爸爸临时现编的,没有现实基础,现在都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我和妹妹还有表弟,冬天的时候围在炕上,听爸爸讲故事的场景。
外公的故事,多数是出于戏文——外公是铁杆秦腔迷——故事本身就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又因为外公讲的精彩,所以记忆尤新。从外公的故事中,知道了杨家将,知道了封神榜,知道了隋唐演义。尤其隋唐演义,我到现在所有知道的人物形象,有李元霸、程咬金、尤俊达、秦叔宝、尉迟敬德等等都是从外公的故事中塑造起来的。
长大以后,一直对这些故事念念不忘,便四处寻访查资料,了解了这一段一段的精彩历史。

爸爸喜欢武术,小时候家里一直有爸爸订的《武林》杂志,里面有很多“武林”人物的介绍,比如赵长军、李连杰、海灯法师等。翻到后面还有连载的武侠小说,有金庸、古龙、梁羽生,虽然断断续续,但只两三章内容,都能看得津津有味,那个时候很多字都还认不全。
小学时候,除了课本之外,学校统一订了《少年文摘报》和《学生天地》,彻底把我从沉重的历史故事和武侠小说带入了一个学生应该待着的轻快世界里。不过这个世界,在我的记忆中,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吸引力太弱。没有了江湖的纷扰和跌宕起伏,仿佛吃饭忘记了放盐。
还好在这个时候,我又发现了另外的新奇内容:上下五千年和世界未解之谜。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之大,不亚于识字启蒙。
上下五千年,让我对整个历史有了一个大致清晰的脉络,知道了封神榜是武王伐纣的故事 ,知道了隋唐演义是隋亡唐兴的故事,知道了杨家将是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的故事,从此之后,陷入历史这个泥沼,再也没有出来。
世界未解之谜给了我一个更加宏观的世界,也让我对陌生的世界,始终保持着敬畏和好奇。那些精彩的内容,我一度认为是真的,甚至现在,我也不敢完全肯定,书里讲的东西完全是捏造的。尼斯湖水怪、巨石阵、金字塔、复活节岛石像、玛雅文明、UFO、外星人等等,像一个万花筒一样,展示着这个世界的精彩。

初高中的时候逐渐开始接触名人名著,古典文学,最出名的就是鲁迅先生,常年霸占着课本,无数同学对他都深恶痛绝。此外就是朱自清、沈从文、史铁生、老舍等名家。同样因为课本上精彩的选段,让我在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看完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高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网络文学,从此,便深陷这个精彩迷幻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看的第一本网络小说是六道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街边十块钱一本的16开5厘米厚的盗版书,废寝忘食地看,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这本书里,随便挑一段读出来,我就能接着讲下去故事情节。
之后一发不可收,《诛仙》、《极品家丁》、《斗破苍穹》等等,一本接着一本,从来没有想过要停下来。
有一本不怎么出名的小说,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叫《武道乾坤》,任怨的书,是我高中看的唯一一本正版实体网络小说,当时奉为神作。

同时,高中的时候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天文学科普著作——《现代天文学15讲》,是我整个高中最喜欢的一本书,也是在这本书里,我了解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了解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了解了红移蓝移,了解了许许多多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故事。
甚至早在10年前,我就从这本书里知道了由南仁东先生主导的全世界最大的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所以当2016年望远镜落成,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时,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和新奇。
大学的时候逐渐开始接触了更多的专业书籍,涉及面也更加广泛。重读鲁迅先生的著作,看了安德烈·纪德的《田园三部曲》,看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刘慈欣的《三体》,甚至《道德经》、《易经》以及《山海经》等等。
大学毕业后到现在,看的实体书少了,但电子书越来越多,为此买了kindle,手机上也常备着两三个阅读软件。不过偶尔去书店,碰到好书,还是会买来翻阅。如果看到某一本电子书确实很棒,也会放在购物车里,积攒到够打折的量,就买下来,寄回家。

如果说看了这么多书,获得了什么,我不敢说。
有些书很精彩,看过了总是念念不忘,但隔一段时间也会觉得着实一般,比如各类网络小说。
有些书很枯燥,当时看的时候一次只能翻看一两章,但说不定未来某个时候,就能给你惊喜,比如那本《现代天文学15讲》。
有些书看的精彩,也记得清楚,甚至可以当故事讲,比如《明朝那些事儿》。
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很难说这么些年的阅读,到底带了给我了什么,是气自华?还是有了满腹经纶?我不知道。如果真是这样,我该妙笔生花,字里生香才是。事实上并没有。
我多出来的,好像是更多的平静,更多的谈资和更多想写的冲动。

我看这些书,也没有很明确的目的,从最初的兴趣开始,就只看手边有的和看着有趣的,后来刻意的去看名著,已经是大学后了。我甚至觉得,恰恰是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才让我始终保持着对阅读的渴望。
如果说非要给阅读安上一个名堂,说阅读能带给我什么。我希望这个名堂是,能让我继续读下去,不需要记住什么,也不需要获得什么,仅仅读下去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