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阴阳师》读后感

《阴阳师》读后感

作者: 奕君 | 来源:发表于2020-10-15 15:02 被阅读0次

终于把这本书完结了。说实话,我开头我真的不敢在晚上看,文字的描述让我联想那张画面更诡异,总想起 我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忘记自己多大,家里有一段时间电视在放聊斋,我想害怕的原因可能因为本来画面就恐怖,再加上家长又不让看,但是他们在看声音又特别大所带来的更多的害怕。

上午一口气把剩下的一大半看完,其中好多细节我都看笑了。晴明和博雅真是太配了。而且是俩个俩中不同类型的大可爱。

世上最短的咒,就是名。

所谓咒,简而言之,就是束缚。(这一点我有另一个看法,咒也是保护)

假设世上有无法命名的东西,那它就什么也不是。不妨说是不存在吧。

温柔的话,才是最有效的咒。(太赞同,和善而坚定)

用咒将妖魅限制的太紧的话,有时会适得其反,结果让妖魅变得更恶毒。

不要绑得太紧,要有一点点松动的余地。所谓一点点的松动,就是让它在被封禁的地方,还是能做一点坏事。以这件事为例,就是用漏雨来体现。

“似同而实异,似异而实同”正是咒的根本道理。

人都是孤独的。人天生就是孤独的。

原来正是由于这种幻想,佛教才获得了支撑,也是由于这个幻想,人才能获得拯救。

人,做一个人就行了。博雅就做个博雅就行了。

人会死是件好事啊。

其中一个小故事让我有感慨有感动的事,鬼小町是晴明帮助不了救不了的事,任何人都救不了他们俩个。晴明声音中充满着深深的怜爱和同情。

有些事情是谁都无能为力的。我想估计在不同的界,能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缠绕在自己身上的事,自己不放下,别人是没法帮你放下的。

感觉《阴阳师》讲的都是大实话的哲理。

查了平安时代差不多是中国后唐和宋交集的时代,那时日本很多文化的根源来自大唐。

关于咒,我还去看了电影《千与千寻》。

如果忘记自己名字了,千寻是回不到自己的世界。所以这里我才会想到,咒也是保护自己的。

电影快进行到结尾的时候,汤婆婆让千寻在一群猪里,指认自己的父母,成功了,才可以回到现实世界。

千寻的回答是:并不在其中。

关于千寻怎么作的判断,有过好多解读。

粉丝写信去问宫崎骏先生。他给的解释是:如果千寻接受了汤婆婆的暗示,在一群猪里找寻父母,那么就意味着心里已经接受了父母变成了猪的事实。正是因为怀着那种天真的自信和坚持,认为父母不在其中,才打破了名即为咒的困境。

看完书后,我不在害怕了。

如果没有鬼,人世间会变得无聊乏味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阳师》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bz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