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是福,闭嘴是一生的修行。真正的智慧,始于沉默,成于止语。
一个人的祸患与烦恼,十有八九,都是从口中说出来的。
真正的处世高手,早已从喧嚣的表达欲中解脱出来,学会了适时闭嘴。他懂得在是非场合保持沉默,在情绪上头时压下话语。
语言的能量本该用于内观与创造,而非消耗在无谓的争辩、情绪的宣泄或是琐碎的闲言里。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诫我们:“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言多必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句无心之语,可能成为他人心中的一根刺;一时痛快地抱怨,可能埋下未来的祸根。
人性的复杂在于,你掏心掏肺的真心话,可能转身就成了别人口中的故事,甚至成为攻击你的武器。
但凡人聚在一起,话语便成了最廉价也最危险的流通物。
要么是言过其实的吹嘘,以满足虚荣;要么是毫无价值的闲谈,以消磨时光;更有甚者,是裹着糖衣的打探、藏着刀锋的攀比、见不得人好的诅咒。
你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在无形中定义着你,消耗着你,也塑造着你周边的风水。
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急于表达,困于倾诉。谁若是自以为聪明地想要在言语上占尽上风,最终,都会无一例外地输掉气场、输掉人心,甚至输掉格局。
一个人,只要话语不休,就免不了要泄露内心的虚实,暴露底牌的深浅,最终,言不由衷,词不达意,陷入自设的言语牢笼。
不要试图用言语去证明什么,解释什么,更不要去争辩什么。止语则气敛,气敛则神聚,神聚则慧生。
修行到了最后,是懂得沉默。
只要不去参与别人的是非,不用自己的标准评判对错,不让自己卷入言语的漩涡,在自己的世界里,深耕自己,自然会心神安宁,能量充盈。
话少一些,内耗就少了,烦恼就远了,福气也就近了。人越是沉稳寡言,能量就越聚焦,内心就越强大,运势也就越顺畅。
其实,人生的许多困惑,在喋喋不休中找不到答案,反而在静默独处时,答案自现。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就如古训所言:“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话要说好,就记住沟通的第一准则:有价值、有温度、有边界。不要过多开口,就会积攒福报,护佑自身,也能远离口舌是非,隔绝负面能量的倾泻。
当你把注意力从评价外界收回到观照内心,过清净的生活,修口德,积口业,自然你的身心就会在宁静中积聚能量。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唐若心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