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作者: 518d28594477 | 来源:发表于2021-06-11 23:47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了《三十六计》之第三计:界到沙人。(因平台原因只能同音字代替)

这个计谋大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的话,主要表现在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而获得胜利的一种手段。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是:“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意思是说:想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境地,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取得胜利。“损刚益柔”是根据“损”卦中“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而来。它以“刚”喻敌,以“柔”喻已,采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方法,让敌人由强变弱,而使得我方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的方式获胜。

“以逸待劳”出自于《孙子.军争篇》和《孙子.虚实篇》。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20万大军攻打楚国大败后,秦王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60万大军,陈兵于楚国边境。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休养生息。就这样两军相持一年有余,楚军已放松警惕,将士毫无斗志,认为秦军此举实乃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知道时机已到,立即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个个如猛虎下山,楚军溃不成军,于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掉了楚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逸待劳”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以多击少,刘备初胜吴军,以逸待劳,陆逊终烧蜀营。”

三国时,刘备因吴国沙了关羽,遂亲率70万大军伐吴。一路势如破竹,连胜十余阵,已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率5万人迎战。陆逊分析地形后,决定撤出山地,以观其变。蜀军则在五六百里的山地安营扎寨,因地处山地,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犯了兵家大忌。蜀军一下子处于被动局面,欲战不能,兵疲意阻。就这样相持半年,陆逊趁蜀军斗志松懈之际,一把火烧毁了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陆逊大获全胜,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明天,我们将继续来看《三十六计》第一套的胜战计之五--趁火打劫。

相关文章

  • 科学启蒙之路-Day34

    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的本意是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战国时期,...

  • 你不知道的职场三十六计(连载)——第四计:以逸待劳-如何在职场结

    你不知道的职场三十六计(连载)——第四计:以逸待劳-如何在职场结网! 第四计-以逸待劳 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

  • 解字就是解人生一一待

    《磐吉解字三十六计~待》 三十六计第四计便是以逸待劳。天地造化分阴阳,便成动静,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一动一静便是世之...

  • 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此计出自《孙子兵法•军争》。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与敌军作...

  • 《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昨天我们讲了《三十六计》之第三计:界到沙人。(因平台原因只能同音字代替) 这个计谋大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

  • 正解36计 | 以逸待劳

    文|裴中和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我们先来看它的内容和按语: 内容: 困敌之势...

  • 2020-03-06

    午间分享[爱心][爱心][爱心]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

  • 《三十六计》 第四计 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家谋略典籍,蕴含着丰富的谋略知识,很多人喜欢谋略,谋略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开启成功之门;谋...

  • 三十六计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①势:情势、趋势。这里主要是指的军事态势。②损刚益柔:语出《易·...

  • 三国三十六计: 以逸待劳

    三国三十六计:胜战第四计 以逸待劳 总诀: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大意是说:迫使敌人处于困窘被动的形势,不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jb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