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得承认,我并不比其他任何人在解决道德模糊感的问题上高明多少。我也并不总是很清楚自己真正想要问的是什么,或者说我需要什么。这些点,我想大多数人都应该和我类似。就我所认识的那些人,无一例外,他们就是这样的人,我也是。
午夜梦回,这是我突然想到的一个词,最初我并不确定要在这儿用它。或者说,我并不确定我这样的说法是否准确。不过,这已经不成问题了,我可以很肯定并愉快地使用它了,因为午夜梦回的意思是——指夜深无人的时候,从梦中醒了,回忆起一些往事。
当然,也不排除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如果是这样,那我就是后面那个意思。总之,我不再赘述了,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嗯,午夜梦回。
醒来的第一时间,我的脑海里莫名浮现出两个词“大容和小容”。现在我想想,觉得不可思议。所以,也可能是这样的,在这之前还发生了点什么,或者说我想到了一些其他什么,譬如关于大容和小容相关或不相关的事儿,最后引出了这两个观念,但就像做梦的人从梦中醒来一样,过不了多久,梦就会被很快的打乱,被现实,或其他原因,导致梦很快就将被遗忘。所以,关于大容和小容的提出问题,我并不能很准确地描绘它。如果按照写文章的角度,我大概会是这样处理,或这样说——我会想一个相对可能供养出这两个词的土壤,或者说引出它们可能在其中的例子来说明它们,又或者说基于之前梦被遗忘的例子,我害怕连这两个词也很快就忘记,所以我迫不及待地记下了它们,并很快的对它们进行了一系列处理。这也就是说,如果它们真的很重要的话,它们应该会将我带领到我真正在思考的问题上。
很多时候,对于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我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它们将带领我重新认识自己,或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更加接近灵魂。
于是,可以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的,一定会发生什么的。我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延伸和展开,我开始探索这两个词对我而言的意味。那么,它们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我想到一些往事。那是我过往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方式方法,我那时,很多年前甚至这几年也依旧如此,我总喜欢以一种“小容”的方式在与人交流,譬如当别人说某件事的时候,我总是很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很容易就把话说得很满。最初提出这个看法的是我曾经的一个老板。
我们曾有过数次交谈,每每似乎都不欢而散,而其中某一次,她就这样总结道。最初我对于这个结论是不满的、抗拒的、反感的。但当时的我并没有选择反驳,而是选择了隐忍和宽容。兴许在当时的我看来,即使小容,我也依旧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事实上,我现在还记得这本身就说明了些许什么,当然我现在倒觉得、发自内心觉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里面容忍问题(或宽容度,兼容度?)倒是不成问题了。但我还是在这之前会时常记起这一时刻,我的不幸遭遇,我多么艰难呀!
话说,我还曾很坏地、自以为是地想过,这可能是对方是在用职场规则弹压下属的手段?所以你看,其实真的不小容,几乎是零容忍才是。
尔后,她还提出另一个看法,我依旧不喜欢的看法,她说我在逃避。至于逃避什么由于我当时急着反驳和辩白,我打断了她,并且做了一番“据理力争”。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我们不欢而散,而我至今也不清楚她在“逃避”之后要给我安插的“罪名”会是什么。现在想想,我还挺好奇的,一个老板,或者说女性,又或者其他什么立场,她应该站在什么立场,或者说她的依据是什么呢?她又为何要这样说我呢?我不懂。
关于逃避的问题,曾经一再使我烦恼,我既困惑也表示深切的怀疑,直到某一天我以为我真的找到了答案。
那是一个从游戏里认识的人,同样是女性。那会儿我们也闲聊,各种闲聊,唯独不聊感情的那种。就在这闲聊过程中,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我总是把话说得很满,总是惯于反驳,还总有一种得理不饶人的倾向,以及话语间充满攻击性,很是自我,甚至是自大,自负,狂妄……一大堆的指责铺天盖地,而我在那一瞬间,我至今记得那一瞬间我感到莫大的空虚,既有一种被中伤的委屈,又隐隐带有些许被说中的无助,还有些许的意志它依旧坚挺着并还在不断地找各种理由。至于找理由,究竟是为了反驳还是自我安慰,可能两者都有。如果不能反驳,那最起码还可以是自我安慰,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想对方提出的那些,我不断来回翻聊天记录,分析上下文,分析对方立场,分析语境、语法,分析对方的用意,以及也对自己进行剖析。而剖析的手段就是不断问自己——这是真的吗?我是在哪些方面犯了什么错误,或因为什么,而致使对方得出这个结论呢?我真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吗?
与此同时,我也在安慰自己:对方和我才认识多久呢?她说的话不可信的。她说的那些也许正是她自己的问题呢?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你在别人身上看见什么,这本身就说明你的眼睛停留在什么地方,而眼睛下意识停留在什么地方那就意味着她在这些地方是有缺陷的。所以,她是片面的,是主观的,她说的是她自己,我不是这样的。
安慰效果很一般,我自己就发现了自我安慰中的漏洞,所以我也许真的有这些或那些问题,也就是在这时,我又想起了当年老板说的那两个关键词——“小容”、“逃避”。
我很认真的思考,不断逼问自己的灵魂,而逼问自己的方式就是不断追问自己真正想问的问题,以及当时的真实想法。
我问自己——这是我真的想问的吗?我问自己——当时我是咋想的?我问自己——这和对方的关系是什么?
很愉快的,我找到了答案——之所以会这样,会出现很多与对方相悖的情况,它并非刻意为难,或想要与对方对立,而仅仅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观点的对立,以求实现一种更高层次的交流,即希望跳出当下的那个“是非”,希望彼此能够进一步展开深入交流,或延伸,或展开,或深入,或横向纵向。
现在想想,即使这个答案很大程度上确实代表了我的很大一部分想法,但也仅仅是这样而已,说到底,我还是小容,包容性不强,持偏见居多,小心眼,格局太小,计较太多……总之,确实小容。
……
未完待续,我准备去睡一觉醒来再去看自己写下的这些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