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未央。
由于上一篇文章太长,在后面添加后无法发布,所以另起一篇,继续留下岁月痕迹……
2018年9月23日 星期天 晴
秋分游记
今日秋分,秋已过半,天气逐渐转凉,真正的秋天已经来到。
返家路上,又去游秋,去看惦记的菊花是否依然绽放。
穿过挂满大大小小奇瓜异果的竹篱长廊,沿田野小路一直走到花开的地方。



秋水如镜,有花临水。俯身凝望,听一朵小花浅唱,一朵鬼针草开出的花,也清新淡雅。


小河边的田野里,牵牛花很多,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竟相开放。天色青青,牵牛花盛开的秋天,让人流连忘返。




菊花从竹长廊一路开过来,一直开到田野。粉色的菊花,一些花谢了,一些花开着,一些花还是骨朵,和夏天一样。不过分繁华张扬,让人睹花大喜;亦不会忽然败落枯谢,让人心生失望。这样细水长流的开放,长久地予人欣赏。花儿的善解人意,竟是如此。







田野里,有高粱红了,有紫色的马鞭草在盛开。尽管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片花海,但在秋天见到与在夏天见到,感觉不一样。




秋水长天,秋花粲然,和所爱的人走在秋天,是最美好的画面……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晴
稻田,稻田



















这是故乡山川中保存较完整的一片稻田。
稻田的四周,村庄依稀可见,把这片稻田围在中间。
长满青葱水草和小野花的田埂,把稻田切割成一些大小不一的块,每一块,它的主人都有不同名字。
但看上去,稻田依然是平整如毯的一块。
秋天的田野,一派丰收景象。黄澄澄的稻穗低着头,风过处,稻浪翻滚,沙沙有声。
这是稻田最美的季节。要是也有人懂得它的美,像蒋勋先生驻村的池上一样,在田野里举办一场“秋收”音乐会或诵诗会,让钢琴家在一大片黄澄澄的稻田中央演奏,或者让诗人在稻田中央诵诗,观众就三三两两站在田埂上,那是多么别致的风景!
可是,这样的场景根本就不会在这里发生。
稻田的美以及稻田文化,不仅未被发现和保护,反而很可能遭到破坏。
曾经在伊斯兰城堡附近的那片稻田,已经被修路破坏了,而这里,也因为修环城路,靠近村庄的稻田里已经横亘了一条宽阔的公路了。
稻田,是农耕文明最后的阵地,如果乡村没了稻田,四季便少了许多灵动的风景。
希望这一片稻田不被破坏,希望有更多的人发现稻田的美!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阴
那个曾经写诗的少年现在怎么样了
等着洗车,偶遇学生M,那时,他从朋友家出来,见我站在洗车店门前,他便走过来,一直陪我闲聊直到车洗好。
M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曾经是个写诗的少年,现在的工作是狱警,我们好久都没遇到了。
M:老师,你还在原来那里教书?
我:是的,一直都在那里。你呢?
M:我也还在原来那里。
我:工作忙吗?
M:上两天24小时,休两天,又上两天八小时。工作压力大呀!前久我的一个同事都出现心理问题了,还到省上去看。
我:你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M:看着犯人干活呗。
我:有多少个犯人呐?他们主要干什么活?不是农活吧?
M:一个监狱有二三千犯人,分监区。不是干农活,主要是一些手工制作,由外面一些工厂联系的,比如小型变压器组装什么的。
我:觉得压力大怎么不想办法调一下工作呢?调到公安机关应该要好点吧?
M:公安机关不能调,不是一个系统,我们属于司法机关。
我:那么考公务员呢?你考试挺厉害的,一定能行!
M:考公务员超龄了!
我:啊!你几岁了?
M:老师,我36岁了。
我:36!时间过得太快了,当初你来读师范的时候,才15岁吧?
M:是的,老师!师范毕业分到一个山村小学教书时我还不满18岁。
我:是啊……
M:还是你教我们那三年学到的东西多,汉语言文学,特别是写作,后来考公务员全用到了。老师,都是你当时教得好啊!
我:哪里哪里!你自己也很优秀,当时写作就很好。
M:刚在监狱工作那会儿,经常给犯人讲课,带着他们搞活动、写文章,我自己也写,投到一些省级刊物,都刊发了很多。现在没激情了。
我:你那也是做教育工作,只是面对的对象不一样,但是意义重大啊!要是能让一个犯人喜欢上阅读、写作,简直是为他的心灵点亮一盏灯啊!你的工作很有意义!
M:是的,老师!
……
我的车洗好了,洗车店老板把车钥匙递给我,M说他要去幼儿园接孩子了,我们就此别过。
以前,只知道M是狱警,从没想过他的具体工作是做什么,似乎那也不是我所关心的。在我的记忆里,M一直是当初读中师时那个成绩好、字写得好(一直负责班上手抄报的抄写工作)、诗写得好无忧无虑的少年,没想到现在,他在做的是这样一件责任和意义都十分重大的事情,我明明认识他二十一年了,却又仿佛刚刚认识了他。
在一张张青春飞扬的脸上,你能看出他们后来的命运吗?你知道他们后来即将从事什么工作?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吧。
韩寒说:“当大多数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作为曾经的老师,我想我是那个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的人。
M,希望你过得快乐,累了就歇歇,压力大了就自我调节,希望你在沉重的现实中内心依然有诗歌……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雨
读写胜于言说

秋雨绵绵,下了一整天,来回的路上,拥堵不堪。
今天,去听东莞名师指导高考备考讲座。
据说这是教育发达地区对教育落后地区的教育扶贫,今年是最后一年。
名师就是名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有锐意改革的精神,有毅然决然的坚守,终得破茧成蝶的辉煌。
打破常规,不用教材教,自主选择课文,分课型学习,注重学生读写,成效显著。
特别是阅读,教会学生快速阅读,要求学生海量阅读,学生高中三年至少要读完90本书。
其中一幅对比图让人印象深刻。一边是某重点中学一个学生三年做完的堆积如山的试卷,一边是这个名师学生三年读过的堆积如山的书籍。两相对比,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明眼人一看便知选择哪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有利。
听到有和我一样来听讲座的老师在后面小声议论:“说是高考备考,高考的边都没沾着”,他们大约希望听到的是教学生如何考出高分而不是如何阅读。
我倒觉得,这正是名师的高明之处。这正是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高考备考,这样做了后,教学成绩当然会很突出。
反思自己的教学,出于应试的忙乱,对于阅读教学,做得远远不够。
也希望能有东莞名师教改那样的氛围与团队,也希望能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也希望自己能燃烧一次。即使希望渺茫,也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学生读写胜于教师言说,写作可以留住时光在自己生命中的痕迹,阅读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一样。
这或许才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阴
润物无声的日常教学
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
——左藤学
今天早上监考,下午又去听东莞名师上课。
听同事说,早上二中老师的课也很精彩,讲小说标题的作用,还用了自己的小说为训练材料。可惜我没听到。
下午的课,与上午的是同课异构。还是昨天作报告的那个八零后女教师,昨天穿一件黑色蕾丝裙,今天换了一身黑色短裙。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虽没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但看上去让人感觉很舒服。
似乎都没有什么花样的导入,从带领分析高考题入手,让学生自己找命题规律,然后给出许多这类题型的题目,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作用类题型,再以自己写的审题分析为例,让学生写审题分析,把思维外化。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来的时候,她不急躁不生气,学生不举手她就引导或者变着花样让学生回答。最后内容还未完成下课铃声便响了,她甚至拖堂了几分钟。
听完这堂课,我被震动了。这是一堂公开课吗?与以往听过的校内外的公开课怎会有如此不同?这不过就是一堂常态课啊。老师没有什么表演,没耍什么花枪,课堂也不是热闹欢腾,课堂气氛甚至还有些沉闷(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借班上课,学生的基础匹配不上),但听完这堂课,怎让人如此震撼呢?它就是一堂静悄悄的课堂,静悄悄地聆听,静悄悄地生成,这样的令人舒服的课堂真是久违了。
不知道是什么开始,公开课变成了一种教师的表演课,教师在课堂上使出十八班武艺,只为展示自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似乎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其实是事先就知道答案,加上什么形式都往课堂放,课堂简直就是一个舞台,师生轮番登场,轰轰烈烈。待到结束,听课的人走了,回到日常,师生都打回原形,苍白的继续苍白,沉闷的依旧沉闷。
包括早上的那堂课,虽然没听到,但看它的学案,亦可推知。依然是注重花样、热闹与表演的,斧刻雕凿的痕迹严重。
反思自己以前,莫不是这样。不禁为以前曾上过的公开课感到羞愧。相比起名师安安静静的公开课来说,以前的趋向被颠覆了。
在昨天的讲座上,东莞女教师曾说过有一个人对她影响很大,这个人就是日本教育家左藤学先生,并把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这句话打在幻灯片上——“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今天这节课,她正是用行动去践行了这句话的。
润物无声的日常教学,希望自己以后也坚持这样去做……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阴
九月
在这一期中国好声音中,尤其喜欢李健战队的学员;在李健战队的学员中,尤其喜欢旦增尼玛和康树龙。但康树龙上一星期的比赛中便被淘汰出局了,李健战队只剩唯一一个学员旦增尼玛,段子手李健今晚戏称他们是“孤儿寡母”。
今晚七进五的比赛中,旦增没有辜负导师期望,他唱了一首以海子诗歌改编的《九月》加牧歌,获得50个大众评审满票和观众483票的好成绩,一举夺冠,可谓“孤篇盖全唐”,一雪李健战队一直处于劣势的前耻。
旦增是来自青海的一个藏族歌手,26岁,是青海民族大学的一位老师,并未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只是从小受家庭熏陶,孕育出一幅好嗓。他的声音像月牙泉的泉水般干净清澈,加上特有的藏腔,他一开口就有把人抓住的魅力,以致在他出现的时候,一向稳重的李健导师第一个为他转身,且为出现这样的歌手喜形于色,激动得脱了外套表白:“我也曾是一位热血青年。”
今晚旦增唱的这首《九月》,是导师李健替他选的歌,李健介绍这首歌的词、曲作者都已离开人世,所以算是一首绝唱,盲人歌手周云蓬曾演唱过,但旦增的演唱中重新编过曲,加上许多适合他的元素。
《九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海子是我喜欢的诗人,听旦增唱这首歌,优美、忧伤、孤寂、悲壮。仿佛看到了海子走过草原孤独的身影,马头琴声在草原的天空飘荡着,飘向远方。草原野花一片,生机勃勃。时间与空间交错,生死纠结。
海子的诗是那么凄美,旦增用他干净清澈的声音传唱,让人也仿佛置身辽阔的大草原,草原上野花一片。“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最后一句反复回旋的歌声在心中久久回荡。此时,一百个海子在九月复活了……
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阴
感受成长
晚上接小妞放学回家的路上,她问我:“妈妈,你喜不喜欢一个人去旅行?”
我说我向往一个人的旅行,但我还是喜欢与她和爸爸一起去旅行。
小妞又问:“妈妈,你摘抄本上的句子都是摘抄的还是有些是自己写的啊?”
我说应该都是摘抄的吧。
她又接着问:“妈妈,你会不会觉得我和我爸爸是你的拖累?”
我笑了起来,小妞今天问题好多,且问得这么奇怪。我说:“怎会呢?正是因为有你们,我才觉得很幸福。”
问她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她说在我的摘抄本上看到一句:“被生活和亲情绑架”。我都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抄过这句,又是在哪篇文章里看到的,当时为什么会抄下来。
自上高中以来,小妞的语文老师布置她们写读书笔记,每天抄五个成语、五个好句、一篇素材。有天她在书架上找书的时候发现了我以前的摘抄本,便说要拿去抄好句了。
今晚她也告诉我,她的好朋友看到妈妈的摘抄本,说很喜欢妈妈,很想也有个这样的妈妈。
小妞告诉我,她的这个好朋友说,以后自己要做一个独身主义者,一个文艺青年,一个流浪诗人。
难怪小妞今晚会问我那么奇怪的问题,她或许以为妈妈也会这样想吧。她却不知朋友的这些美好愿望今后都会输给现实。
自读高中以来,她常跟我聊到她新交的这个朋友,正因为这个朋友,她似乎开始在认真地认识自己的妈妈。她们在聊一些话题的时候,她常常会跟朋友说到妈妈。比如她的朋友说希望有一间摆满书的屋子,她告诉朋友:我妈妈就有。她的朋友说喜欢海子和顾城的诗,她说:我妈妈也有他们的书。她的朋友说喜欢日本电影,喜欢岩井俊二,她说:我妈妈也喜欢。
由此,但凡与朋友聊这些文艺点的话题,小妞都会说到我。她还跟我说有这样一个朋友挺好的,她们常常交流一些书、电影、旅游的话题,算是心灵上的朋友。也发现她开始对朋友说到的这些有了想要了解的兴趣。真是同龄人的影响力胜过父母的影响力啊!之前,一直觉得她十分懵懂,不喜欢旅游,喜欢听歌,喜欢看电视,喜欢看东野圭吾的书……今天呢,还让我找海子的诗给她看,又说等11月9号让我带她去看岩井俊二的电影《你好,之华》。
单士兵说:“真能站在她(女儿)身边的,就会是我的爱”。
站在她身边,陪伴她,感受她的成长,不错过她成长中一丝一豪的变化,这就是我能给予她的百分之百的爱。
2018年9月30日 星期天 阴
九月尾声
今天是九月的最后一天,也是国庆长假的前一天,忙过今天,即将迎来的是十月的开端,是七天悠闲的假日时光。
忙碌后的悠闲,是珍贵的时光。所以大家在这假前的最后一天,笑声舒朗,传递着长假要去哪里的消息。有人要回老家,有人要去旅游,有人要去逛街,有人在家休息,不必互相攀比,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安排。
作为班主任的我,像一个操心的妈妈,早上的课上絮絮叨叨交代了学生很多,回家的安全啦,回去后安排好学习时间啦,认真完成作业啦,按时返校等等。下午又送他们的手机去,看着他们在乖乖上课,这才放心离开。
离开学校顺道去接小妞,她一见到我就吐槽假期泡汤了,作业多得不得了,单是数学就要写八十多页,还有其他作业……我亦无语,人生识字忧患始,假期对于学生来说,不过是换个地方写作业,正常。
为了庆贺假期的到来,也为了犒劳辛苦了很久的我们自己,决定今晚去田园居家吃火锅。
外面秋雨淅沥,屋内橘黄的灯光下,我们仨的晚餐,热气腾腾的火锅,锅中央的烤盘上牛肉滋滋的声音,苦荞茶的香味,燕麦汁的浓稠,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温暖的幸福的时光……
日本有句话说:“日日是好日”,只要常生欢喜心,其实亦如此,每一天有每一天的美好,纵使悲伤难免,痛苦难免,烦恼难免,也不要长久地沉浸在那样的情绪中,须知常生欢喜心,日日是好日。
九月,已快要落幕。回看这一个月的记录,看过一些风景,有过一些思考,遇到过一些温暖……虽是简单琐碎的记录,虽然有时还会拖延,却也始终没有懈怠。相信有一天回顾所来径时,依然会找到“苍苍横翠微”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