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发现的,每一个文明都是在异常困难而非异常优越的环境中降生的。挑战越大,刺激越强。在一个处于突变状态的环境中,多数成员被训练成机械的随波逐流者,唯有少数分子,敢于自我清零,勇于破坏和冒险突围。事实上,只有那些相信自己、勇敢而富有创造力的人,以及那些富有冒险精神的狂人,才是社会转型期或突变状态中能够走得最远的人。
勇气不一定是美德,勇士往往会犯下愚蠢的举动,而真正勇敢的人还必须要配备其它美德,例如智能、善良,信念,还有节制。因此,勇敢者有时并不需要肌肉发达、三大五粗,也许他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是平静而坚定地拍案而起。
孔子认为有两种人:狂者,有所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狂者是勇士,是能够放下身家性命与黑暗势力斗争的人;狷者没有这么大的勇气,他只守住了底线,有所不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最令人担忧的是,是各种底线不断被突破。不少人内心很明白,但是太软弱,该守的没有守住。也有些人,连底线的意识都没有。做狷者尚且很难,不过是敢于抗拒、守住底线而已。而要做一个积极表现的狂者,真的是难乎其难,得有强大到沧海横流、苏世独立的小宇宙,才有能力保全自己异于他人之处,拥有对自己行为的充分选择权,并且不是一时之勇,而是经得住各种威逼利诱,一天比一天活得更是自己,敢于做一个卓然独立的少数派,无视整个世界的毁誉纷纭,甚至不惜活出一个血肉模糊的人生,在自己的身上,干掉这个时代的猖獗众恶。
我们这个时代的狂者,其实早已站到了,万箭齐发最密集之处,一声长叹一声雷。危险来自四面八方,他也坚决不后退。不害怕失去、不害怕孤独、不害怕一无所有,没有妥协,没有犹豫,没有畏葸不前,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一切,只因为他有一个敞亮的心怀,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和胸怀,所以他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和自由。他对困难的不屑,对低级趣味的鄙视、对美好情感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拱卫呵护,都是直接的、明确的、毫不含糊的。因此,喜欢他的人往往超级喜欢,不喜欢的可能真的无法接受。但狂者本来就无意于讨好任何人,不接受就不接受!
翻开历史,中国历朝历代的大规模屠杀,比如改朝换代的战争以及和平时期的株连九族之类的暴政,对于中国人民就造成了长期的选择压力。那些勇敢的人、正直的人、富于正义感的人往往容易遭到杀身之祸。而那些唯唯诺诺的懦夫、奴才和顺民则可以很好地适应这种高压环境,在这种特定的选择压力下生存和繁衍下来。因此,造就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其实就是生存文化。比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好死不如赖活”等等中国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名言警句,就是中国生存文化的真实见证。放眼看去,今日中国最缺少的是什么?不缺高耸入云的广轩崇楼;不缺异花珍草的锦绣庭园;不缺笙歌曼舞的酒池肉林……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良知和勇敢,却成了最稀缺的资源。
也许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过的都是眼前这一地鸡毛的小日子。如果天空总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自得,更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顽强的人们。在这个唯利是图、奢华浮躁的年代,还有着“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人,他们即便背负着生存的枷锁,戴着镣铐跳舞,也要拥有一颗飞扬的心脏,以疯狂的决心和热情寻找着“求仁”而非“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