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国风历史.地理.人文
皇帝老子为什么一定要干掉贾家?

皇帝老子为什么一定要干掉贾家?

作者: 山色归读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00:31 被阅读361次

作者:山色归读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红楼梦》是一部特殊的小说,其特殊性表现在该书含有或多或少的自传性、自叙性和家族史的成分,作者曹雪芹本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之家,他亲历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族从盛到衰的整个过程,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于是他用文学的手法从精神内核方面“回放”了这段经历,但是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作者不得不“真事隐去,假语村言”

所以《红楼梦》表面上看是一部小说,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部野史和社封建会的百科全书,所以毛主席说:“《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其中一条副线就着重围绕贾家的宁、荣两府展开,描写了贾府从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全书在元妃省亲时达到顶点,最后盛极而衰以贾府被抄结尾,树倒猢狲散,家破人亡,各奔东西,“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实际上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缩影。

贾府该不该抄家?为什么会被抄家?作为四大家族核心的百年望族、皇亲国戚,压断贾府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我们不妨把贾府“罪状”都细细梳理一番。

首先从长房宁国府来看,宁国府当家人贾珍有三桩罪:一、“强占良民妻女为妾不从逼死”,从书中线索来看这是指尤二姐一事。但是,娶尤二姐的是荣国府的贾琏;而且尤二姐是自愿嫁人的,尤二姐的未婚夫张华先是被贾府逼着与尤二姐退婚,然后王熙凤又命心腹家奴旺儿调唆张华去都察院告贾琏“国孝家孝,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重罪,以此折腾老公贾琏泄愤,闹得他没脸。

官司被王熙凤摆平后,她反过来担心张华“将此事再告诉别人,或日后再寻出这由头来翻案”,决定派旺儿“务将张华治死。”但旺儿却瞒过王熙凤私放张华,这为贾府败亡埋下了祸根。况且以凌辱而造成尤二姐吞金自杀的也是荣府的王熙凤,宁府的贾珍充其量是帮凶,扯上上“首罪”、“首犯”实在有点冤!

二是其妻妹尤三姐自刎掩埋未报官,尤三姐既不是死在宁国府,也不是死在荣国府,而是死在两府之外的她住处——花枝巷;且尤三姐的直接死因是因为柳湘莲怀疑她的贞洁而执意悔婚索回定亲聘礼鸳鸯剑,尤三姐由于受刺激,遂自刎以死明志。虽然尤家姐妹的悲惨遭遇与贾珍父子的始乱终弃不无关系,但以“私埋”来归罪贾珍有点勉强!

最后贾珍在国孝家孝期间以练习骑射射鹄子为名,聚众赌博。当然以他一向荒淫好色的个性,不光赌博,晚上聚众嫖宿、玩优伶也是有可能的事情。问题是这一罪,也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大罪。

再看看荣国府那边的罪名,荣府长房家长贾赦有两宗罪:首先,逼勒石呆子谋取古玩。“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去做”的贾母大儿子贾赦看中了平民石呆子家祖传的几把古扇,他先是吩咐贾琏找到石呆子重金购买。

偏偏石呆子执意不卖,贾赦恼羞成怒,勾结攀附贾家的实权派地方官贾雨村,巫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将他拘押并且抄没家产(重点是那几把古扇),逼得石呆子愤而自尽。

此外,贾赦有通过贾琏跑动交结平安州外官等罪行。我们知道贾琏早年捐了个平安州同知的“挂名”职务,与贾赦、贾琏父子互动密切的外官是“平安州节度使”。

这个曹雪芹在前八十回里是有伏笔的,前面讲王熙凤能够到花枝巷去把尤二姐骗到荣国府,就是因为贾琏受老子贾赦差遣去平安州找节度使办长差。之所以派贾琏,首先贾琏是他的亲儿子,“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其次贾琏是平安州挂名同知,跟平安节度使名义上是直接上下级关系,便于疏通、勾兑。

具体办什么事书中没有说,但肯定是很隐秘和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差事似乎办得不错,回来后“贾赦十分欢喜,说他(贾琏)中用,赏了他一百两银子,又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鬟名唤秋桐者,赏他为妾。”

问题是贾赦是一个世勋子弟的京官,跟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实力派平安州节度使拉拉扯扯干吗?是不是团团伙伙在策划谋反啊?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包括现代都是很犯忌的事情。

再说说王熙凤的罪名。王熙凤比较特殊,身为荣国府长房贾赦、刑夫人的儿媳,却一直在帮二房贾政、王夫人夫妇做事。所以不管拖累的是贾赦还是贾政,反正算荣府的罪过吧!

王熙凤第一桩罪铁槛寺受贿弄权造成两条人命。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故交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抢亲,强娶张财主家的女儿金哥(小名),许王熙凤三千两银子,王熙凤便通过关节暗地游说长安节度云光出面,通过他逼迫节度使下属——原长安守备公子退亲,结果导致这对痴情青年男女含愤双双自尽。

另外,王熙凤作为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的当权派,交通官府,为所欲为。一手抓权,一手抓钱,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这是她长期通过大肆违法违例发放高利贷等手段巧取豪夺的。

到此,120回《红楼梦》里朝廷认定的贾家罪名基本都出来了,结果主要是宁府的贾珍、贾蓉父子和荣府的贾赦一家受到处罚。书中抄家抄到荣国府时,贾政正大宴宾客,让他非常狼狈,他看上去似乎很无辜。贾政家里抄出来的主要是一些违例的物品,也就是超过品级、逾制的用品

由于贾政一向端方正直,谦恭厚道,勤俭谨慎,大有乃祖遗风。虽然不乏假正经、迂腐,古板的一面,但在朝廷总体名声不错,再加之有北静王水溶的一再卵翼开脱,贾政一家算是没受到大的冲击,最后还蒙皇上天恩赐还被抄家产。

其实就上面罗列的整个贾府罪名无非就是所谓“勾通官府,倚势凌弱 ,包揽词讼,强奸民女,重利盘剥”等,在封建社会的达官贵族难免涉入这类事,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罪!至少单凭这么些罪,就抄没一个国公世族、皇亲国戚的家有点夸张!这些都不是贾家被抄没的根本原因,那么贾府抄家流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在书中第七十五写到:尤氏正欲往王夫人处去,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

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贾珍)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道:“正是呢。才来的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作者实际隐隐约约地揭示了贾府有帮世谊故交——江南甄家隐匿罪证钱财的行为,并收留了甄家的男仆包勇。甄家事败抄没时,在京城这边还有一批财产,其家人赶紧将一批箱子寄存到贾府藏起来,这里面除了财物以外,据说还有甄家和某些皇子往来的密函,涉及储君大位历来是通天的事情!

在古代,皇帝抄犯官家时,有人帮助藏匿罪证钱财,这是触犯天威、罪加一等的大事。荣国府在甄家被皇帝抄没后竟斗胆接待他家派出的家人并代为藏匿了许多东西,这样做是罪大恶极的!其时,贾政刚刚外放完学差回府,这等大事不可能贾母、王夫人背着贾政私下应承的,贾政一定参与了拍板。可见要说贾府罪过,贾政才是大罪!

其实贾府或许还隐藏着一件更骇人听闻的大事,这就是秦可卿的神秘身世。有关秦可卿的一切就是个谜:秦可卿的住处极其奢华,应该远超过两府的长辈主母、当家红人等,秦本人作为一个后生小辈之妇在宁、荣两府上下地位亦极高,秦可卿的死也很蹊跷,秦可卿的葬礼更是异常隆重:用的“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上等寿材;超度法事不厌其烦的盛大庄重;送葬、路祭的人物惊动了王公贵族......

种种迹象表明秦可卿不是普通人。包括刘心武在内的而一些红学专家认为秦可卿出身可能并不寒微,实际上是个公主级的人物,有种说法认为她是康熙朝的废太子,即书中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在他“坏了事”后被贾家当作家族隐藏政治资产。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宁国府贾家以第一主事人贾珍为代表接纳并结亲秦可卿很可能是一场风险极大的政治赌博。

其一,贾府获得了一个具有皇家高贵血统、举止优雅的儿媳,门楣生辉;其二,这种举动让她可以不用过在宗人府圈养的生活,无疑可以获得她本人家庭和失势的近枝皇族的好感;其三,进一步,一旦她的家族在权利斗争中获胜,她就可以亮明公主身份。而藏匿她的贾家因护佑有功,自然会飞黄腾达。

相对于贾政藏匿抄没大臣的财物罪证,贾珍藏匿的不是一般的罪家,也不仅是其财产,而是一个大活人——秦可卿,这可是收养皇帝政敌的遗孤啊!宁国府的贾珍可以说是罪恶滔天!

所以贾家被抄从根本上说是封建未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象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随着封建社会走向崩溃是历史宿命。贾府内部安富尊者多,运筹谋划者少。主子养尊处优,下人得过且过;上面滥用职权,损公肥私,典型的如王熙凤等;下面奴仆刁钻,离心离德。

并且围绕家政执掌和宗族继承权,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激烈残酷。另外两府奢侈浮华,入不敷出,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却主仆横行霸道树敌众多。

一旦元妃暴薨,王子腾失势并病故,北静王远调边陲,贾府失去了最后的护身符。忠顺王等仇家借机指使御史弹劾宁荣二府的种种劣迹。一些贾府过去干的坏事例如王熙凤放高利贷、贾琏偷娶尤二姐、尤三姐自杀、贾珍聚赌、贾赦杀石呆子、沟通外官等纷纷抖落出来。

如果说御史言官把“风闻言事”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把贾氏族人仗势欺人等一系列或有或无的事情渲染到皇帝恼怒异常的话,那么贾府窝藏甄家财物罪证、秦可卿金丝楠棺木材“逾制”等引发的身份血统禁忌可能是压断贾府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天威大怒,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家,钟鸣鼎食之族,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迅疾走向日暮途穷的“未世”,“忽啦啦似的大厦倾,错惨惨似的灯将尽”,抄家没财,颠沛流放,上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庭悲剧!

欢迎交流 、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皇帝老子为什么一定要干掉贾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dw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