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章:藏象(六)

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章:藏象(六)

作者: 光明中医网校 | 来源:发表于2019-06-27 18:01 被阅读0次
光明中医函数大学教材

  (五)肾、膀胱(附命门)

  1、肾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肾在诸脏腑中,至为重要,内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故称为“先天之本”。肾于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通于冬气。它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其经脉为足少阴肾经,属肾而络膀胱,与膀胱互为表里。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藏精,是说肾对人体之精气具有封藏的作用,这是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蛰”即蛰藏之意。肾为藏精之处,主蛰藏封闭,不使其无故流失。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中所藏的“先天”、“后天”之精,二者密切相关。其“先天之精”的补充,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供养;“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组成肾中之精,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进而产生“生殖之精”,以繁衍后代。

  肾中所藏之精,为人生命之源,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出现种种病理变化。对于这些病变,常用补肾填精的方法进行治疗,亦每可收到良效。

  肾中之精,对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医学认为:精气之间是可以而且能够相互转化的,故有“精可化气”、“气可生精”的说法,其中,肾精与肾气之间亦可相互转化。同时,由于肾精需五脏精气的濡养,方可充盛,若五脏功能失调,日久必累及肾,使肾中精气匮乏,而致肾的阴阳失调,故有“久病伤肾”的说法。其中亦包括肾阴、肾阳的长久失调而导致的“阴损及阳”与“阳损及阴”的肾阴阳两虚之证。此外,若肾中精气虚损,而其阴阳失调之证尚不明显时,临床上常称为“肾精不足”与“肾气虚”。

  (2)肾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的气化功能,对人体津液的输布与排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主水”,《素问•逆调论》亦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中医学认为:人体津液的代谢,主要与脾之运化,肺之宣降,肾之气化有关。其中,尤以肾之气化功能,最为重要。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在水液的代谢中起着决定的作用。脾、肺二脏均赖肾阳的温煦,方可运化、宣降;三焦的通调,膀胱的开合,更与肾阳的气化功能直接相关,故有“肾主水液”的说法。如肾中精气充足,肾之气化功能正常,则关门通利,小便正常。若肾之气化功能失常,则关门不利,膀胱开合失司,出现尿少,水肿等症状,或出现小便清长,尿多尿频的症状。正如喻嘉言在《医门法律•水肿门》中所说:“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合,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合,阴太盛则关门常合,水不通而为肿”。

  (3)肾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的作用。人体的呼吸,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肾摄纳作用,方可令清气及于下焦,使呼吸调匀。正如《证治类裁》所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主纳气的功能,实质上是肾主封闭的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从理论上说,肺所吸入之清气必须下达于肾,方可使肺之呼吸平稳而深沉,正如《难经•四难》所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如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则会出现呼多吸少,气急而喘的病症,临床上称为“肾不纳气”。

  〔肾与组织器官的关系〕

  (1)肾主骨生髓、其华在髮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是指肾中精气对骨髓的充盈、骨骼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若肾精不足,在小儿则牙齿缓生;在成人则牙齿松动早脱。同时,亦应指出的是,胃与大肠之经,亦络于齿,故临床中牙齿病变,亦与此两腑相关,辨证时应该注意。

  髮之生长,有赖于精血。肾其华在髮,是指肾精充盈,则头髮润泽。故《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肾之合骨也,其荣髮也”。髮之荣枯,固然需要肾精的充养,同时亦需血液的濡润,故有“髮为血之余”之说。由于精能化血,故精乃是头髮荣枯之关键。如若精血充沛则髮长而光泽。若精血虚衰,则髮白脱落,或枯槁无华。故临床上,常可从头髮的荣枯上,判断精血之盛衰。

  (2)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开窍于耳,是说耳的听觉能力,与肾中精气的盈亏密切相关。肾中精气充盈,则听觉灵敏,故《灵抠•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二阴,即前阴与后阴,前阴主排尿与生殖,后阴主排泄粪便。肾与前后二阴关系密切,故有“肾司二便”之说。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须依赖肾的气化才能完成。故尿频、遗尿、尿少以及小便失禁及癃闭,均与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有关,至于人的生殖功能,亦为肾所主,已见前述,不再复赘。在此还应指出,前阴除与肾有关外,与肝、脾、胃、膀胱等脏腑均有关。其中肝经循阴器,故肝经脉气终绝,便有囊缩之证。前阴又为宗筋所聚之处,故阳痿不举之证与肝有密切关系。

  (3)在液为唾  唾为口津中较粘稠者。《难经•三十四》说:“肾液为唾”是说唾为肾精所化。若咽而不吐,又具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如多唾久唾,则损耗肾精。故古代导引(今时称气功)家主张咽唾以养肾精。

  (4)在志为恐  恐为七情之一。肾在志为恐,是说恐惧这一情志活动与肾相关。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在志为恐”,肾主藏精,若精气充盈,则对惊恐一类刺激耐受力强,若精气不足,则易于惊恐。同时,过度的惊恐,亦会损伤肾主闭藏的功能,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即是说,在恐惧的状态下,气迫下焦。影响肾主闭藏的功能。此时可出现下焦胀满,甚至遗屎遗尿。而屎、尿之遗,正是肾主闭藏功能失调的反应。故言肾在志为恐。

  〔肾与四时气候的关系〕

  肾气通于冬  肾气通于冬,是说肾与冬季的气候相关。《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通于冬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于阳,……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均说明肾与冬气相通。冬为寒水,内通于肾,故冬令脉多见沉。若逆于冬气,则多伤于肾。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章:藏象(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fd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