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学习团队合作。确实小组合作也很重要,只是每个时期的感觉不太一样。
以我自己为例子,也不完全准确,每个人经历都不一样。
小学,总喜欢编排什么节目,我可以和任何同学组合,虽然也有偏向那些好朋友在一起,但是也愿意和不熟悉的同学合作,往往也完成的很好。
初中,也差不多就是随机组队,只是一定会拉上几个玩的好的一起组队。
高中,就开始固定一个小集体了,一个不能少,人不够的话就勉强再凑几个看的顺眼的,其实也还算融洽,一般自己都有想做的部分。
大学,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小组作业是日常了。我们大一,大家都不太熟悉,好像表面上都很和蔼,但是合作起来真的是那种“看破不说破”。
大学组队包括找队友环节,真的很难。要一个负责认真的队友更难!
我还记得我到大学的第一个小组合作,其实那也是我最满意的一次,因为我们八个人各有各的工作,有一个很负责的组长,大家都是互相帮助加油,每个人都有参与感,而且最后那个作业完成的非常好,评了最高分。
但是时间长了,各种小组作业,大家可能心理都有一种反感麻烦的感觉,我也是这样,但是我想做好,毕竟这是作业,有记分的啊。
所以像我这种想要做好的人,往往是最心累的,催促一下别人收集材料的,做ppt的等等工作又不太好过于强硬,最后汇总不满意我也只能自己再改改,简单来说就是“尴尬”。因为最后大家推三阻四,把主讲人推给了我,也就是最需要准备的人就是我。
很多人说,大学不就是要争取这种机会吗?“合理的出风头”确实很锻炼自己的能力,可是准备过程也是真的麻烦,甚至准备过程中大家越来越互相看不惯都很有可能。
我其实挺喜欢集体活动的感觉,小组合作都会给我一种背后有一股强大力量的安心感,就是看队友是不是正确了。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双创”课就是创新创业,每一次都是团队合作。我还记得我看上的有能力的同学被率先抢走的失落感。
不过也还好,毕竟每个人都有亮点,我们得不急不躁,静下心来合作。
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说不定他就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
每次尴尬的时候你率先打破一下尴尬吧,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的话,你就是那个引导人。
散而不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