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生物进化稳定策略):
凡是生物种群的大部分成员都采用这一策略,而这种策略又优于其他策略,这种策略就叫ESS。
例子:鹰与鸽子,鹰(死战不退),鸽子(虚张声势)。赢50分,输0分,重伤负100分,时间浪费负10分。鹰vs鹰,平均盈利负25分,鹰vs鸽子,平均盈利50分。按照这个模式计算,结果是鸽子同老鹰稳在5/12或7/12时稳定。
问题:1.建立在假设的数字收益上 2.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3.它只能回答当系统处于某一个均衡点的吸引域时,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演化,该系统就会趋于这个均衡点,而当系统有多重均衡或者多个均衡点或者多个吸引域时,原初的定义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推广:除了鹰与鸽子,还有新的策略,例如还击者(复制对方的行为),恃强凌弱者,试探还击策略者等等。
种种模式导入后,发现“还击策略”在 进化上是稳定的,“试探性还击策略”次之。
加入了不对称性的ESS,“鱼缸实验”。“留驻者赢,闯入者逃”。针对个体、环境差异具体性的说明。
即使“愚蠢”的策略,也可能在生物发展上是稳定的!若大多数同类都这么做,ESS就产生了。不在于这个策略本身是否合乎常理,而在于做这件事的同类是否是大多数。自然界对于不合群的惩罚尽显于此。比如墨西哥群居蜘蛛,采用“留驻者逃,闯入者赢”这种不合常理的策略。
策略的记忆性:习惯于赢的个体就越会是赢,归类成等级,个体间“安分守己”,激烈搏斗数减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