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用散文的写作形式,把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以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作为载体,将记忆中看到的,听到的故事,以及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幻化成一泓静美的溪流,舒缓的融入华丽精干的文字之中。以简书为平台呈现。
一直认为,散文作为涵盖最宽泛的文学写作形式,具有记叙创作和以景抒情两种体裁。其实,散文写作的形式有很多种。当然,我更倾向于喜欢后者,我以为,拟人化的抒情散文,把看到的景物,借用到自己的思绪和看法里,更能够体现我当时的心情。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着很强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作品,一篇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通篇文章词藻优美,生动有趣。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朱自清在文章中,借着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当时的社会现状,渴望得到自由,梦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实现的复杂思想感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散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堪称语言文学艺术的典范。具有形散意不散,明喻,暗喻,借喻等特色。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指出了散文具有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是基本特征。
我们在散文创作中,将形象思维对景物认知,用华丽的词藻,优美的文字拟人化的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种美学的演绎。它用文字细致地刻画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让人们鉴赏到“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用简短的篇幅,借助于景物,表达了人生的境遇,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它可以非常自由随意的写作。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表达的却是作者深邃的思想意境,丰富真挚的情感。给读者呈现了一种深层的沉思和悲悯的情怀。
“形散意不散”是散文的精髓。它说的是在写作取材时,可以不拘于形,运用十分广泛自由载体,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思维寓意。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没有一定之规,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描写人物形象,还可以借景托物,抒发真挚的情感。
散文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边叙边议。情绪所致,随意变化。不论从散文的立意,还是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都是以广泛灵活的写作手法,在看似散淡的文字里,让内心的感受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为了做到形散意不散,我们在题材选择上,应注意选材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整篇文章统一起来,贯穿成一个有机的主体,在散文写作中,将含有深刻意义或者象征意义的景物,用文字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以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为线索,写“我”的真情实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散文写作讲究轻松描述,意境深邃,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情感的释放,融入情景的文学艺术再造,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在写作中,可以借助思维的热情奔放,对景物丰富的想象力,加以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物、寄情于山水、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将作者的真情实感,贯穿与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以浅物寓意更深的道理。
散文讲究把浅显的语言文字,凝练成富于文采的优美画面。语言的清新华丽,是点缀文章整体结构的精髓,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犹如一曲动感的天籁音乐,又如一泓静谧的涓涓溪流,娓娓而谈,情真意切。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以景抒情,情深意远。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体现了作者独到的见解、优美的意境。让人有一种清新隽永的感觉。在文字运用上,或优美华丽,或质朴无华。它是作者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认知、融进散文写作,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的技巧,都得到通篇体验。散文在一般分类上,通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把对人和事物的叙述,描绘的较为具体。它突出了人物和事物表象和内涵,以表及里,由浅入深。同时把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在字里行间得到充盈。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叙事散文多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通篇以人物为中心。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粗线条勾勒,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故事及人物描写尤为出色,语言文字精炼,情节生动形象。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精神面貌,思维变化。并且以此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此这些在林清玄的散文作品里,可见一斑。
抒情散文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一类作品中,我最喜欢茅盾的《白杨礼赞》。想必读者在课文中学过。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散文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作者通过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出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内涵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议论性散文以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强著称。在散文写作中独具魅力。它以作者独到的思维方式和敏锐的观察力,写出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的文章。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显而易见的影响着读者的思路。这类散文善用比喻,以事实对照论述,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语言富于形象性。具有现实意义,
初学散文写作,可以模拟自己心仪的散文仿写。不一定运用生疏的文笔,只求自然的流露,在语言文字上,可以不事雕琢,关键是注重情感的流露,独抒心灵深处的感觉。可以入他人的文,抒自己的意。将他人的散文,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生动描述,广览简取,博取众长,直抒己见,形成自己基本的写作理论。仿写切记不能通篇抄袭。
初学者可以把自己作为题材对象,紧贴个人生活,以具体而细微的生活点滴为情节;用自由的文字形式,精炼的词汇,书写整个故事的过程,可长可短,选择一些熟知的幽默语言点缀文章风格、形式不拘一格,记叙、写景、抒怀、言志、评述都可以。久而久之,在风格上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意念。
散文,题材的选择,描述非常关键,笔调从容、闲逸,富于趣味性、知识性也很重要。把简单的文字叙诉,潜移默化地培育成对生活的热爱,是散文写作的精髓。奔放潇洒的生活意识,会使人们愿意去用心读书,从而提高自己文笔的精美度,加深对语言雕饰的功力。提高文字的可感性。
记叙性散文写作,需要把生活中看到的和听到的故事情节,截取一些生活片断,加以抒情的寥寥几笔,以达传神之效。用大幅的文字,侧重于人的心灵剖析,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它可以激发读者的内心共鸣。借景抒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把真实纯朴的感情,渲染得绚丽多彩。在青山绿水,春雨冬雪,花开花落之间,洋溢着浓情画意。
散文写作,可以用虚幻朦胧的意境,诗意盎然的文采,把文章写得充实而辞采飞扬。似轻风抚柳般清新优美、婉转动人,温婉细腻,娟雅清秀。拨开云雾,真挚的情感喷涌而出,寄情于景,于山水情怀中寄托自己的情丝。重点是把握其“景”与“情”的关系。把散文构思成富有意境,含蓄的诗情画意。
如果要写出优美的散文,首先要学会鉴赏散文,要细细的通篇阅读名家散文。找出能够揭示全篇旨趣和内涵的精华部分,以便领会作者写文的缘由与目的。每个作者的文章写意,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的描述。以此为线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通篇文章的脉络,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对作品的写作思路要做到了然于胸,这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对作者谋篇布局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表现手法,由此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散文写作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通常会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这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领会文章内涵的神韵。
散文需要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或精练深邃,细腻深刻,气势磅礴,朴素优美,清新隽永,委婉明丽,质朴,奔放,精巧。雅致。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掌握并加以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从思想上追求高格调,文字上追求高水准宗旨,日复一日的坚持,写出高雅纯净,独树一帜的散文。
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写作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做到“格高境阔,文洁意新”。写作形式上采用自由多样的手法。不要以鸡汤文章,低级趣味来吸引读者。用平常心写作,做平常人。让溢美的词汇流露出来,以贴近灵魂的方式,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