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作者: mortalcc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16:37 被阅读0次

越长大,越想随意表露自己的观点就越难。

当我看自己从小到大写的日记,我发现那些极端或是犀利一直都在。也许最初只是为了避免文字的平铺直叙,追求某种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不知不觉中这种习惯就渗透到思维里,别出心裁,不爱常理出牌,总不愿落入窠臼,人云亦云。有时觉得奇特,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存在了,思想更是神奇。我常感叹语言的神奇,生命的不可思议,所有事情换个角度看,隔段时间想,就可以天翻地覆。

那些自信的人是我最羡慕的,而自己还在抗争中。别人问我的偶像是谁,我会回答黄渤,至少是与他在性格,为人处事上有极大相似的人。那些俊男靓女无疑会增添我的审美愉悦,但不持久。我从未疯狂地迷恋某个偶像,因为他们太遥远,他们所树立的形象是经过筛选的。

从自身经历来说,我的印象模式是多维的,随着年龄不断改变的,甚至竭力去避免情感上的“失斧疑邻”或“光环效应”。最早认识到这一点,是看《少年维特之烦恼》与《亲合力》,更能强烈打动我的是后者,彼时的我不懂得理解维特的烦恼,得不到就要自杀,而后者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委实作出了悲剧却高尚的选择。我并没有被名气更大的更青眼有加,只是一堆的不理解。现在,我会更客观地看待它们,心里的感觉也会更复杂。

初中时候看的一些书,现在还有震撼感留存。比如《红与黑》《浮士德》《张爱玲文集》。那会儿,没有文学理论,只是喜好,有极强的代入感,随着书中的人物悲喜,我从来只把于连看作奋斗者,即便有了理论灌输,说这是下层小人物跻身上流社会的失败,分析他命运的原因,我依旧为血液里的感动,留存着那份崇敬。

我发现,人需要换位思考,作家也许是上帝为了增添智慧给人的礼物。我们才会在书籍中发现不谋而合的想法时有那一份亲切,不再觉得自己孤独,有了知音相伴。因为书里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打开了新的世界,无怪乎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无怪乎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成了让人同情的对象。曾同情杰克.伦敦,我一直觉得,如果他坚持,也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一直把他与海明威放在一类别里,清醒而有追求的作家,即便自杀,也不损形象。

我们因为舍身处地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了解事件发生的发展,这种感情,让我们更加同情人物的遭遇。同理,对身边的人或事,我们有了更多猜想,不会想当然认为一个人邪恶,甚至理解“更要怜悯那些没有爱的人”,想为不幸的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儿子与情人》我感受更多的是母亲与儿子的亲密,导致他在建立恋情等与异性亲密关系的迷茫。

我仍然处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一阶段,如同诗歌,把一个个字,一个个背景刻意加到一起,肢解来看,欣赏不到美景。喜欢这种混沌状态,“知其然”,想的时候,再“知其所以然”,因为显然,后者要花更多的精力,也未必那么有趣。

相关文章

  • 读书

    读书 读书 进步 进步 读书 读书 思想 思想 读书 读书 前途 前途 读书 读书 命运 命运 读书 读书 人生 ...

  • 61|承认吧,自己确实不会读书....

    读书读书,以为划几条横线就是读书;读书读书,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读书读书,读完后讲不出读出了什么?读书读书,隔段时间...

  • 晨间日记

    读书 读书 读书 站墙 马甲线 冥想 读书 读书 练习

  • 如何走出消极情绪

    读书读书读书,强迫自己读书强迫自己读书强迫自己读书,强迫自己持续读书强迫自己持续读书强迫自己持续读书。 去买一本《...

  • 书之韵

    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 ...

  • 说话有分量

    说话有分量的前提是。你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还在于你的争取。 读读书读书都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早起读书读书早起...

  • 感赏84(2019-02-08)我与女儿共成长

    读书、读书、还是读书。充实我的内心,加满我的正能量。读书、读书、还是读书。静心而精心的读书。消掉自己的暴气和...

  • 读书

    在早晨读书 在黄昏读书 在深夜读书 在雨天中读书 在寂静中读书 在灵魂中读书

  • 关于读书的一点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读书足以傅彩,读书足以成才;读书的时候,我们是在与智者交流;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

  • 207、写在新教育边上--朱永新

    提倡教师要读书,要写读书笔记。 主张教师要读书,学生要读书,家长也要读书,全体国民都要读书,通过读书来提升我们的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va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