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酢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25-10-05 07:15 被阅读0次

今读王阳明先生的《答欧阳崇一书》,其中阳明先生与欧阳崇一讲“求见闻与致良知”的关系,阳明先生既反对“专求之见闻”,也反对“除却见闻酬酢”,他认为“致良知”和“求见闻”是可以而且必须并行不悖的。其中“酬酢”二字面生,便寻根问底。

酬酢一词,拼音为 chóu zuò,说的是宾主互相敬酒,泛指应酬。例如,他们在宴会上进行了一场热烈的酬酢,气氛非常融洽。

查网得知:在宴饮中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而客人回敬主人叫酢,后扩展为一般社交应酬。该词源自《易经·系辞》的“是故可与酬酢”,体现礼尚往来的文化传统。

该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是故可与酬酢”,王阳明在《答欧阳崇一书》中两次用“酬酢”,一是“除却见闻酬酢”,强调“求见闻与致良知”并不向悖;再就是“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强调应对万变时应基于良知灵活抉择。

可见,在王阳明的哲学语境中,“酬酢”一词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它不仅仅指外在的社交行为,更象征着个体在面对世间万象、处理复杂事务时的应对与调停能力。王阳明说的“酬酢万变”,强调的是君子无论处于何种情境,都能以仁心为本,灵活应对各种变化,保持内心的中正与和谐。这种能力并非简单的技巧或策略,而是建立在深厚道德修养与心灵智慧基础上的自然流露。因此,王阳明所言“君子酬酢万变”,并非指君子擅长权谋或社交技巧,而是强调君子应以仁心为体,以智慧为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能做出恰当而合乎道义的反应。这种“酬酢”之道,实则是儒家“中庸”智慧的体现,要求个体在变化中保持恒定,在应对中不失本心,达到内外一致、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关文章

  • 观照

    赋醉酬酢清雄, 孤冥鸿烈寂照。 宿尘沙漏洪荒, 沧海刹那奠雁。

  • 37.3 酬酢终日|庾太尉

    庾公犹忆裴之才俊,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事?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

  • 【030 胃镜 媚眼如丝 酬酢】

    七古·无题 酬酢往来无节制,钡餐胃镜两相催。 本来媚眼如丝客,换得如今苦泪垂。

  • 传习录

    【2020.10.5 周一 】 Day 151 *学习内容:《传习录~140》 下 主旨: 精察义理于此心感应酬酢...

  • 【030 胃镜 媚眼如丝 酬酢】胃镜

    城北有奇女王氏,盖其腹中纳世界三千,始则听其夫英所言。婚夕,夜静,夫乃闻潺流鹿叫禽鸣,履至窗前,见声非自窗外,复还...

  • 【030 胃镜 媚眼如丝 酬酢】孽海记

    真的,有时候听到一些曲子时,会觉得自己的性取向也并不是很清晰呢。 比如,这首黄诗扶的《孽海记》。偶然听到,便欲罢不...

  • 【030胃镜 媚眼如丝 酬酢】 寻常日

    突如其来的一场雨还是把她弄哭了。方才因为呕吐而涌出的泪水又一次塞满了眼睛。若在平常,雨天有车接送,没有车,也有叫来...

  • 【030 胃镜 媚眼如丝 酬酢】Are you here?

    第一眼看到胃镜这个词,我就想起了奈小生。然后仔细一看出题人,果然是她。 刚睡醒,脑袋有点懵,不知真假。 眨巴着我的...

  • 向雄读《论语》之:心中有我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日常忙碌,迎来送往,酬酢万千,皆是为得。 类似的表...

  • 七律:饮者(四)

    平水韵.五歌;2020/5/18 局中亦有玲珑客,饮辄无为顾念多。 迢递往来穷琐碎,殷勤酬酢近婆娑。 酒方适度寸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酬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yr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