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对话如同一颗暴雷击中了我,使我不能动弹,使我不断思考,我拼命地解释现在的所做所为,又觉得自己理由充分,但又觉得隐隐欠缺。我像是邀功请赏的孩子,等待着被奖励一颗糖,大人却告诉我,你这个行为不对,实在不令人满意,被狠狠的说教了一顿。我只能以当下的思维坚持自我,秉持这份“我没错”的信念继续生活。我突然变得质疑,想要关闭朋友圈。一定要“先苦后甜”。不能“苦中作乐一直甜”吗?我当然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我还是想说,为什么非此即彼,全都要不行吗?为什么要设限,为什么要说不?
我从咖啡店往回走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到家已是凌晨。
说实话,这次对话让我激起了好胜心,我要证明我不仅在“看风景”,也在努力“插秧”。
回到家,趁着思绪泉涌,我分别跟几个自认为了解的好友发送了一组邀请加入读书队的请求,希望能互相监督打卡读书。其中,先是邀请了喜欢读书的好友A成功加入读书队。三人一队,紧接着又发给了自己十多年许久未联系的好友B,估计在照看孩子,她没能及时回复,想到她现在忙于家庭和工作,身心疲惫,可能参队不成,我又将邀请发给了另一喜好学习和拼搏的好友C,十分期待他们其中一个能加入,彼此志同道合监督打卡。在这个间隙,B朋友回复我了,她问我发的是什么,要下载APP吗?我有些懊恼,恼发给她的东西居然不看,直接开口就问,如此简单的资料理应一目了然,竟如此不重视我发的消息。我有些恼怒的回复:“不看字么?故意呛道:“叫你帮忙做广告、帮我投票!”随后又觉得自己小气,附释一番说是读书打卡。而后又觉得似乎有些强人所难。又回道:“没兴趣就算了,我也是试发给你。”她回复说先看看。想到她加入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了,我又赶紧补充道:“你知道有这么个阅读渠道即可。记得阅读,不要放弃阅读,不要放弃自己,在不在队都好。我这么说是因为,察觉她最近恼于生活的“满地鸡毛”,她一向爱好读书学习,希望他能通过阅读筑建精神桥梁,消化负面生活。”确实,她也回复自己带孩子,限制了打卡。这时恰逢屏幕提示朋友C已加入书队成功,队伍已满,便作罢。我回复C朋友说:"太好了,志同道合的读书伙伴。"她突然问道,我PPT做得怎么样,我说很少有机会做,将就看。继而我问她为何说起PPT的事。她回复说:“我觉得有时间的话可以练习一下自己的PPT,做PPT,结构,设计等,这些应该可以在工作中实实在在的帮助自己,做的时候惬意,做出来了可以帮自己。花时间做了,看了,至少要对自己实质上的有点用。”我非常认同她的这个说法,但当时没往深处去想。便回复到:“是的,我也这么认为,PPT 、WPS 、EXL早在学习计划内。”接着,我说:“现在太晚了,可不能再耽误你休息,5.1收假回来,约个下午茶,好好聊聊。”她回复我说“我是觉得我们还没有到每天泡泡茶喝,惬意的逛逛书店,看不用伤脑筋的书的时候,而是花时间来提升一些技能,提升自己的价值,让其实实在在在工作中帮助自己,这样后面才有资本慢慢的惬意,不然的话总觉得自己忙碌,可是没有任何可以佐证自己的努力与忙碌的东西。”这句话,让我咯噔一下,原来他是抛出"PPT"来说我最近贪图享乐,玩得花但无实质用处。我平整了下心态回复到:“哈哈哈,那我就要反驳你几句,把握尺度,适可而止,无论是深入学习,还是恰如其分的享受生活,埋头拉车是生活的一个形式,看花看海也是。”正值5.1期间,享受享受生活,适当放松一下,我觉得问题不大。紧接着她回复到:“可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佐证自己的辛苦与忙碌。”这,确实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东西,但还是想为自己辩解几句:“这就是我们不同的生活态度了,人生何其短,固然要有崇高理想,也要有当下的柴米油盐,只要一直在路上 一直在挪脚步 就什么都值得。我们应当边插秧,边抬头仰望蓝天白云,边欣赏绿意一片,等到尽头时,满地秧 ,漫山景。”她回复到:“没有说不好,都很好,只是看哪一种坚持下来不会让自己慌,我选择的我不一定要人家选择,就像你说的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我不谈恋爱,我从来不说人家谈也不阻止人家谈,因为追求的不一样,想要的不一样。”我仔细揣测她想要说的意思,回道:“我明白,大家考量不一样,我并未想强要你认同我的价值观或者人生观,我喜欢玫瑰你喜欢百合 ,这并不影响我喜欢你。”,她回复说:“一是我很享受我现在的状态,所以我觉得风景也看了也插秧了。二是我也很喜欢你的生活方式,只是我现在还不太敢选择这样的方式,是未来我很喜欢想要的方式。”我再次挺起腰背,努力斟酌她的字句,心想,我平时的“吃喝玩乐”、“风光摄影”、“书店打卡”、“朋友圈报喜展示”原来是一种不上进吗?或者是一种贪图享乐不求上进的生活状态吗?我回复她:“你看到了我在看风景。”对朋友圈这个领域,我向来报喜不报忧,确实除了游山玩水就是风光摄影,这就像我筛选了生活中最精华的部分,摊晒在里面,展示在众人前。我的努力,我的悲伤,甚至我的渴求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我还是坚持“报喜不报忧”也不报没有结果的“假努力”。我给你看的只是我想给你看的,你看到的只是无限惬意与享乐,因为那就是我想让你看到的。我看到的不仅仅只是风景,是摄影技术的一遍遍实践练习,你所夸赞的我的摄影作品,所惊叹的我的化妆技术,甚至觉得我滔滔不绝的口才,都是我日复一日的实践结果。出游、领略世间万物,喝茶听歌,不仅是惬意放松心灵,也是我美感的培养 ,是生活的乐趣,是内部寻求生活的动力。在这物欲横流,物竞天择的生存环境里,这些都是治愈良药,绝不是仅仅一杯咖啡、几张照片,更不是虚荣的夸耀。我向来懂得拿捏分寸,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有这个自信和理智。
所有的一切关于美好的探索让我得以存活。
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委屈。所以,现在的境况是,我难得闲适的游玩和放松小饮都是一种罪过了么,原来这一切的透气行为是一种放纵跟堕落,我开始质疑自己。虽然如此,我果然还是要为自己辩护:“我们只是插的秧不一样或者插的方式有点不一样。如果得空,我去你的田地里看你的玉米长得怎么样,如果你也有空来我地里看我的稻米长得怎么样,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盘活这块地,使它茁壮、使它肥沃、使它丰收!那样,我们就可站在各自的田地里相视而笑。”她也适时的回复我道:"看了赏心悦目,彼此欣慰,不看,依旧祝福依旧尊重依旧知你好便心安。"至此,我明白,我们是不同的。
我不惊要问,难道我们只能埋头苦干,连抬抬头都不行吗?我害怕,也不愿意。我就是完全要生在美好里的人,活在当下于我而言更重要。因为生活中的美好推动我努力,使我产生奋斗的欲望。如果我不知为何而努力,不知花是否美丽,美到哪个程度?品尝不到生活的甜 ,我是没办法为之拼搏的,也是秉着如果意外来临,我曾经如此生活过。
我无憾。
但是,这次探讨,也使得我更加坚定“考研”这条路,虽然彼此生活态度不一样,但忠言逆耳,C朋友“延迟满足”的话对我来说亦是种鞭策,我应加深、强化“插秧”行为,不用口辩解,而用实际行动证明,生活不一定是“先苦后甜”,也可以是苦中作乐化为甜,并一直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