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14篇文章,每天尽量写一篇,观察生活,走进内心,与自己独处,不求完美,但求完成。
今天本来想进入调控情绪的操作篇,一起聊共情、冷静角…但又觉得光用一些方法,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我们都知道的共情,其实不光是使用共情句式那么简单,我们首先要达到感情上的真正共情,如果只是使用句式照搬方法,不仅我们自己会觉得听起来很奇怪,说不出口,用不起来,即使用起来,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也会察觉我们的套路,不会吃我们这一套。
所以在介绍如何操作之前,我希望大家跟我搭成四点共识,这是我们心里应该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谈共情、谈如何调控情绪,如果这四点你不理解到位,后面的操作,即使照着做了,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1.我们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孩子立即停止哭泣、大喊大叫、摔打、扔东西?我想告诉大家,这跟我们吃保健品的概念是一样的,任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东西,都是有副作用的,不会达到长期有效的目的。而我们对于孩子情绪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今后面对类似情况的技能,学会自己面对情绪,学会自我情绪管理,而不是就有情绪的当下把孩子的情绪压下来。
这是我们非常容易掉进的怪圈,希望用对孩子情绪的指导,来向家人表现我们教育方法的正确,我们学正面管教或者非暴力沟通的效果,这必然会让自己焦虑,只注重眼前,而忘了最终目的。
2.有了上面的目的,我们第二点要知道的就是对孩子的情绪,不要压抑!情绪不会因为压下来就没有了,而是会堆积在心里,早晚是要爆发的,所以对于还不会处理情绪的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比如何控制住情绪更重要。
3.不要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我们经常用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个新奇好玩的东西,让孩子转移注意力,而忘了负面情绪,而这招对于小孩子还是挺管用的。但其实情绪的当下才是学习管理情绪最好的机会,而转移注意力法,往往让孩子学到的是逃避情绪,而非直面情绪,直面情绪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应付及管理情绪,所以不要剥夺孩子直面情绪的机会。
4.不给孩子贴标签,很多孩子发脾气时,大人会说,你这孩子怎么老发脾气,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驴…这种标签对孩子的影响特别的大,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小的时候,我的家人就评价我为“小驴”,所以我的脾气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一直驴下来,粘火就着,发起脾气来不管不顾。直到学习正面管教时,在课堂上我才体会到,那个标签的力量,也觉察到每次发脾气我脑子里回响的都是那句话,而觉得我就是驴,我就要发脾气,而每次发脾气后又是内疚的,觉得自己很不好。所以想告诉大家,情绪不好不等于人不好,一定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他只是当下有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已。
4.接纳所有情绪,不谈条件,很多大人包括我有时也会这样,孩子高兴、心情好时,怎么看怎么可爱,喜欢的不行,当孩子犯错、发脾气、哭闹时,我们就表现的不耐烦,甚至会说出再哭我不理你了那样的话。我们都说父母对孩子是无条件的爱,细想想,我们是无条件的爱吗?我们对于孩子不同情绪的接纳程度,潜移默化的给了孩子这样的感觉:只有我情绪好的时候妈妈才爱我,我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就不爱我了,我的情绪是不好的,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会变成讨好型人格。我深知讨好型人格心里的苦,所以,我愿意去努力接纳他的全部,包括他的负面情绪、他的不足、他的捣蛋,从现在就开始努力。
以上四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理解、内化进心里。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首先应该想到的,并以此为原则,来帮助孩子宣泄情绪,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