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踮起脚尖,
跳着一支想象中的圆舞曲。
舞台上打下了一束聚光灯,
你继续旋转着,摆出几近完美的舞姿。
此时台下只坐着几个叼着烟斗
拿着报纸低语的观众。
在最后一个舞步后,
你面朝台下的某位绅士,保持着
微笑。
深红色的帷幕缓缓降落,
缚在她双眼上的丝带,
也从鼻尖滑落。旋转着
飘落到了地面
——仿佛在向这位优雅的盲舞女致敬。
观众们收起了烟斗,裹紧大衣
匆匆离开了这家深夜影院。
所有的一切
都消失在了彻夜的寒风里……

————————————————
这段时间,考试压力比较大,晚上想通过夜读让精神放松下。前几天晚上准备睡觉时,再读了一遍《萤火虫》,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巧妙、有趣。于是,自己也想写一首有趣的诗。绞尽脑汁,脑子里逐渐出现了“一支圆舞曲”的雏形。这首诗原来有“盲舞者”、“舞者与流浪汉”、“一位舞女”、“盲女”等这几个待定的名字,但是当我把脑子里的这首诗的雏形整理好后,想让整首诗更富戏剧性一些,便加了诗歌的第二小节。
同时为了让舞女更神秘些,便没有在题目中点明她是一个盲人的身份。整首诗中这位舞女由一位在大剧场演出的舞蹈演员到第一小节结束时,成了一个盲舞女,再到诗的结尾,又变成了电影中的一个角色。经过几个转折,最后这位盲舞女是否真实存在已经不再重要了,表演的舞者以及欣赏表演的观众都消失在了深夜的寒风里,给读者留下些联想的空间……
这首诗没有刻意要表达些什么,只是我想尝试着用诗歌来描写刻画一些人物的性格,心里活动。
写这首诗时也想到了马克·吐温,他写小说擅长使故事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在这首诗里也尝试了下,感觉蛮有趣的。以后如果有更好的创作灵感,可能还会去尝试这样写。
再补充一点,这首诗歌整体上戏剧性的表现方式,部分灵感来自于一部整部影片都充斥着黑色幽默的二战电影《无耻混蛋》,导演昆汀是美国的一个“鬼才”。影片共分五章展开。在影片中也有着看似聪明、实着愚蠢的女演员;一家由一个从纳粹手下逃走的小女孩和一个黑人创办的、并在最后让整部影片的矛盾集中爆发的深夜影院,也是影片黑色幽默的风格的一个比较集中体现的载体……关于这部影片就简单说这么多。如果你对“鬼才”昆汀比较感兴趣,推荐你去观看这部影片(下面是这部电影的几张剧照)



————————————————
(下面就是那首带给我灵感的诗)
萤火虫
罗尔夫·雅各布森
那是有萤火虫的夜晚,
我们等着公共汽车去维莱特里,
我们看见两个老人在
悬铃木下面接吻。就在那时,
你一半对空气说,
一半对我说:
任何爱了多年的人,
都没有白活。
而就在那时,我看见了黑暗中的
第一只萤火虫,围绕你的头
明灭地闪耀着光亮
就在那时……
(欢迎同样喜欢诗歌的朋友留言一起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