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世界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或多或少都会与外界产生链接。为什么人与人会有那么多的分歧、纷争出现?都有源于不同的性格类型。
如果单分两个板块——内倾和外倾。《面纱》中的女主角——吉蒂,她就是外倾的人,走到婚姻的层面无法理解内倾的人,为什么整天要研究那么多东西,她认为你只要尽情享受现在就好。在道德优越感和心智优越感的问题上内倾的人最容易造成势能差,说实话跟内倾的人生活很不容易。一个外倾的人最容易触碰到内倾的人的自尊底线,内倾的人自尊系统很坚固,不容易进入,只要进入,内倾的人就会变成龇牙咧嘴的坏兽。男主角沃特在吉蒂面前就是有很大的道德优越感和自尊优越感,而且在与吉蒂的关系中根本不采取降维的策略。婚姻关系中,如果产生很大的势能差,那高维的那一方必须降维。两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想要彼此了解对方,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吉蒂一开始是冷漠、骄傲、场面化,不动神色的吸引了沃特。女人的冷漠吸引了男人。一句“你是谁?”冒出来激起一个内倾男人的征服欲。内倾的人一旦下决心是可摧毁一切的。沃特是一个纯粹的人,那个时代人类高智商的代表,但同时你所获得的足够大的享受,你就要面临巨大的付出,他不懂女人,他不懂人情世故,他被一个外倾的女人点燃了。沃特带吉蒂去罗马、去威尼斯外倾的人看风景不过是到一游,并不走心,内倾的人看到的是气象万千。沃特和吉蒂的婚姻,如果来做治疗是可以继续走下去的。一个很深的结构如果你没进行努力去推动它,后面风险会非常的巨大。一个人能否经由危境穿越一种活死人的模式。婚姻是一场修行,如果你要挽救这场婚姻,你必须要远征。沃特这样的人在婚姻中带着太高的骄傲感去压制对方,而不是链接,结果发现死的是自己。需要救赎的是自己,不是他人。这就是“死的是一条狗”的出处。
另外一部电影《步履不停》,很多人觉得没劲、没意思,每次看都会睡着,但是你细细用心去体会完全又是一番滋味,不要用流水账去形容生活,生活下面有烟火,也有虚无。一家人其实就是一条船上的,每一位家人都是来渡你的。同一屋檐下,朝夕相伴,几十年如一日。家人确定、确认是伤害了你,但你如果把这个伤害包裹成怨恨,成为一个方尖碑树立在你心里,你的生活永远不会幸福。善意可以帮助我们在烟火下,完成自己的转化。感动下面这一句对生活的热爱是因为对生活的珍惜。有的人在时间的面前,坚固不化。这一剂固化剂重要的元素就是怨念、怨恨。当今养育的过程中父母可能会把自我的衰老插入孩子的青春期,父母的焦虑和癫狂也就随之而来。
如何走上自性化的道路开启一场伟大的救赎呢?自我自性化强调功能,处理和解决思维和情感的问题。思维对情感的压迫,优越感的势能差,情感给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和动力。生命中需要良师益友,这是自我自性化道路的伟大资源,什么样的心智能够托举一个自我的自性化。
什么是困境?困境的核心就是你开始彻底地怀疑你自己,不是以事件判断,而是以自己的心智判断,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稳住,在哪里倒下,在哪里爬起,你躲避和滑过的绝对不会消失。起(困境到来了)、承、转、合,四个阶段。你的内心在叙事诗中锻造,最终走到赞美诗。让孩子相信光明的力量,更要相信人生当中就是有黑暗存在,关键是有能力穿越丛林,让黑暗成为底色。
那什么又是康德式的任务?康德式的任务:使命感(自带灯塔,自带光芒、身体力行、纯粹、自在自为、生活化,不辜负灯塔和光芒)。现实中是否有可能完成这个任务,我觉得先肩负起使命感这一层级,就算不能成为灯塔,但至少让自己身体力行,把现阶段的分内事物打理好。
“知性”在形容女性算是褒义词。电影《将来的事》中娜塔莉就是太主体、太反思,缺少温情和柔性链接的女性。
一般知性的人,边界感和主体感很强。但很少有人去思考,知性有毒这一问题。既然有毒,怎么解毒呢?解毒的核心就是你的目标,如果知性只是一个过渡期,最终能达到智性,那么恭喜你自带解毒药。知性的核心是思维,真正的智性是圆整和圆融的。知性的毒性就是知识有超强的关闭性和陷阱,知识会刺激你的欲望,伦理有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