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四川省
成昆铁路行记(二)——穿过大凉山,从金沙江到大渡河

成昆铁路行记(二)——穿过大凉山,从金沙江到大渡河

作者: 宛如仙境 | 来源:发表于2015-10-08 16:43 被阅读558次

   2015年8月1日,T8898,从攀枝花到汉源乌斯河

再别钢城

   经历了昨天下午酷热的煎熬,一夜安眠后醒来,发现外面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氤氲之气在山间弥漫,一片烟雨朦胧。

钢城的清晨

     今天要继续赶车前行了,所以起了个早。火车站离我住宿的地方有四十分钟的路程,我匆匆忙忙的收拾完了行李就马上赶去坐公交了。车行至途中,雨势又开始加大,本来已经微亮的天空又阴沉起来。这时已经临近人们上班的时间,路上的行人都在冒雨赶路,行色匆匆。

     虽然光线昏暗,然而在雨水的洗刷下,远山的轮廓却变得更加清晰。昨天还是灰蒙蒙一片的群山,这时才现显露它们青黑色的身躯。公交车顺着曲曲折折的沿江公路,经过东区高高耸立的炳草岗大桥,向火车站驶去。身后,留下这座躺江边的钢城,在雨中涤荡。

      这次行程还是有些仓促。攀枝花虽然不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却还是有些可看的地方。然而由于时间所限,没有来得及深入游览。下次,也许我会看看这座城市奇特的“山顶机场”,去二滩水库,还有迤沙拉的彝族村子……,

     到达车站,取完车票,还有十多分钟,心情终于舒缓了一下。我在路边买了两个芒果,除了作为路上水分的补充,也算是购买特产留作“纪念”吧。这两个芒果分量不轻,黄色中透着微红,品尝了其中一个,虽然味道和从前尝到的不太一样,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可惜品尝美味时,忘记用相机记录下它们的容颜。

    一般人恐怕都以为芒果只能生长在雨水充沛的热带,很难想象得到,它们居然也可以在这干热河谷中扎根,而且还能具有如此不错的口味。芒果在这里的引种,大概也就二十多年吧。和元谋的蔬菜一样,这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馈赠。

     八点,列车准时出发,沿着成昆铁路,跨过金沙江,继续北上,经过盐边,米易,即将进入凉山地区。

     

金沙江铁桥,远处是高耸的高速公路大桥

     金沙江一大支流雅砻江,在攀枝花汇入金沙江。铁路向北跨过金沙江,沿着雅砻江左岸,向北溯流而上,经过盐边,继续沿着支流安宁河修建。很快,车就到达了进入凉山州前的最后一站,米易县。

      天气变得很快。刚才还是阴雨笼罩,到了米易,云雾逐渐消散,露出湛蓝的天空。透过车窗远远望去,整个县城坐落在一大块儿比较平整的山间谷地中,不似攀枝花那样拥挤在狭窄的坡地上,有限的土地又被金沙江分割,给人以压迫感。远观县城,建设的还是颇为整齐漂亮。县城中央,安宁河穿城而过;县城西侧,背靠着一座目测一两千米高的雄伟大山,云雾缭绕,山尖若隐若现。朝阳初现,山体显露出翠绿的颜色,雄伟之中有一种迷人的韵味。

     

米易县

     在昆明到攀枝花的路上,就有人推荐我到米易来。不过这次没计划在此停留,所以只做远观。

     在古代,米易本叫做“迷易”,是西南少数民族部落的地盘。单单是这个有趣的名字,就给人以谜一般的梦幻。在离开攀枝花前的最后一刻,我看着这窗外的的风景,陷入了谜一般的沉思。

凉山州,西昌

     沿着安宁河谷向上游前进,地势又开始逐渐升高,气候也变得稍微湿润一些。经过米易,到达德昌,便进入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谷的东侧,是绵延无尽的大凉山区,高峻雄伟。山上的树木依然不是非常茂密,然而却比金沙江的河谷要好了许多。

      大概也是同样刚刚经过了雨水的冲刷,向外望去,视野异常清晰。河谷两侧的主要作物,仍然是耐旱的玉米。铁路另一侧,高速公路并排前进。

永郎到德昌间

     走到列车中间的餐车位置,点了一份酸辣粉,一边品尝,一边欣赏窗外的美景。太阳出来了,光芒透过山间弥漫的云雾,变得明亮而又柔和。这样的闲情逸致,只可体验,而又难以言传,想必也用不到多费笔墨了。

西昌附近的安宁河谷平原

     列车行驶了三个小时,到达了凉山州的首府——西昌。西昌所处的地方是河谷平原最宽阔处,海拔1500米左右,降水和光照都很充足,气候也非常适宜,是整个地区最富庶繁荣的地方,据说在全国各自治州府中,经济也是位于前列。

    果然如其“别称”所描述的,列车到了西昌,整个天空都是开阔的蔚蓝色,太阳的照射开始变得强烈,只是在西边的群山之巅上,泛着朵朵白云,这正是所谓的“日光城”。

     没有在凉山州作停留,也许让各位观众朋友们感到相当的失望。这倒并不是因为我要刻意回避这里,相反,我觉得这附近有太多值得仔细游览的地方,真的需要用另外一次单独的行程来实现。且不说闻名遐迩以至于有些媚俗的邛海,火箭发射基地,盐源的泸沽湖,在周围的群山之中,还隐藏着众多不太为大众所熟知的神秘境地。从这里向西南,经过泸沽湖所在的盐源县,跨过雅砻江,再翻越几道群山,就是《消失的地平线》的原景之一——木里。向东南方向去,进入大凉山乌蒙山地区,和云南昭通交界处,有着中国最庞大的水电站群。这一切,都留给下一次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老班长“还在冕宁雅砻江畔的锦屏山里,日夜不停地做暗物质探测呢。

     我还是悄悄的路过为好。

西昌以北,蓝天下安宁河的村落

小小的县城

     最近的一篇关于贫困地区的报道,把不少人的目光又聚集到了“大凉山”地区。从安宁河谷这一段的行程所观察到的一切,似乎并不太能使人想到“贫困”二字。当列车继续向北,而后在泸沽镇突然折向东去,沿孙水河而上继续前行才是进入了真正的“大凉山”。铁路所经过的这一带处在大凉山的北部地带,地势高亢,沟谷纵横,自然条件,要比安宁河谷恶劣的多。

     提到凉山州,当然不能不提到这里的原住民——彝族人。这一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民族,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群体,散布在北起大渡河,南至金沙江的广大区域中,甚至远达东南亚的老挝越南。而凉山州就是他们的最主要聚居地。

     

小小的喜德县

      半个多世纪以前,凉山还是一片异常荒蛮、闭塞的地方。今天的凉山,已经完全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面貌了,然而贫困却依然广泛地存在着,甚至有是连片的赤贫。这次没有机会深入到最为贫困的深山区当中,但铁路沿线,也还能窥见其一癍。

      列车行驶到中午,便到达了位于彝区的最核心区域的喜德县,据说彝族北部方言标准音就在此。这里的平地在大山的夹逼下收紧了许多,通透的蓝天和强烈的日照提醒着我们,地势变得更高了。

      如果不是看到车站的站牌,我还以为仅仅是到达了途中一个偏僻的小镇。这应该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小的县城了:从南到北,还不到一里地的距离,没有任何地标式的建筑,楼房几乎都在六层以下,甚至不及东部地区的一个大集镇。

     远山也逐渐变得荒凉起来,树木不多,几乎都只有草甸,看上去又有了金沙江河谷的风格。幸好在这个季节,河谷两侧的平地都还是蔓延的绿色,在阳光强烈的照射下,格外的鲜明。

     渐渐的,火车运行到了整个线路上地势最高,最为贫瘠的地方。

回望喜德县城

沙马拉达垭口,难以接近的普雄

     到了正午,多数乘客都开始午休,然而也还有少数比较精神的乘客,还坐在车窗旁观景,包括我。

     “这是什么地方啊?”

     “沙马拉达,到彝族人的地方了。”车上的乘客在谈论着。

     沙马拉达,听起来是一个颇具边疆风情的名字。在这全线最高的地方,海拔已经到了2200米左右。这里有全线最长的隧道————长达六千三百多米的沙马拉达隧道,以及弯曲盘绕的乐武展线。对于普通旅客来讲,这个小站没什么特别的景色,然而对于熟悉铁路的人来说,那就非同一般了。在八十年代末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贯通之前,沙马拉达隧道长度一直雄踞全国隧道长度榜首达二十多年。尽管现在,它的长度还不及国内最长隧道的四分之一,然而在那个落后艰苦的六十年代,开凿如此长度的隧道,也是一项令人瞩目的伟大工程。

红峰,临近沙马拉达

         在红峰站,正好遇到了从前方普雄开来的5634次------一趟被铁路迷誉为“神车”的绿皮火车。在经历最近几年的提速大跃进之后,它成了成昆线上硕果仅存的绿皮车这趟车的乘客几乎都是进出凉山地区的彝族群众。正巧,还窥见对面那节车厢上,一位年轻的彝族姑娘,在靠着窗子打瞌睡呢!

装满苹果的麻袋堆积在车门

        很快列车行驶到了这片高原上的一个大站-----普雄镇。这里是彝族人的主要分支--诺苏人的聚居地。

        原本我是打算乘坐绿皮“神车”,来亲自体验一下这里原生态的彝族风情的,不想在事先的网络搜集中,了解到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凉山地区的许多贫困彝族群众,深受毒品之害,导致许多地区经济落后,治安混乱。普雄镇作为这样一个偏狭的小镇,情况也不是很好。当我再看到列车抵达是在午夜十二点后,只好无奈的打消了这个念头。

        普雄附近,一路上的人烟变得稀少了,偶尔看到的,也都是破旧低矮的房屋,整个镇子看起来,也不是很繁华,你能明显地感觉到这里的败落。其实在这个盛夏时节,布满绿色的普雄,自然景观虽不壮丽,却还是非常宜人。然而人民为毒品所害,挣扎在艰难困苦之中,不由得让人扼腕叹息。

尼日河谷,大渡河畔

      经过了普雄,顺着普雄河,地势又要从两千多米,在几十公里内陡降到海拔五六百米。这便来到了全线最壮丽的地带------大渡河谷。


普雄河的沟谷

         这是大凉山的北端------大小相岭地区,山势高峻,高者多在两三千米左右。普雄河、尼日河切割着山体,形成了一道道深深的沟谷。在这里已经几乎没有平地可以耕种,人烟也变得极为稀少。

       经过越西的普雄、乃拖,便到达了目的地之前的最后一站------甘洛县。和喜德一样,这是个山谷中拥挤狭小的小县。

        沿着尼日河的两侧,不时的能看到一些耸立的烟囱。这里的地表原本就很破碎,却有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矿厂。铁路两侧,时常看到满目疮痍的山体。

废弃的厂房和烟囱

        沿着尼日河,两侧的山体更加收紧,很快的,列车边行驶到两河交汇处。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下方的水流异常的湍急,在跌落处形成巨大的白色水花。

         “哦,大渡河!”身边的乘客惊叹道。

         我呢,已经忙着收拾行李,准备下车。其实,这才是我此次旅行的真正开始。

        奔腾不息的大渡河,就在那里。

大渡河畔,左侧雅安汉源乌斯河镇,右侧凉山州甘洛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昆铁路行记(二)——穿过大凉山,从金沙江到大渡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oi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