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汉文帝评述3-德治天下

汉文帝评述3-德治天下

作者: 天火_bffa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07:23 被阅读0次

汉文帝以仁德继承汉朝帝位,其在位23年,坚持以德治国的理念,开创了史称“文景之治“的盛世。在此节对其事迹略述一二以窥其治国之道。

1、 缇萦上书

公元前167年,西汉名医齐国太仓令淳于意犯罪当处以肉刑,肉刑是当时割鼻割脚之刑。淳于意按法应该押往长安受刑。淳于意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其临行时骂其女儿:“生女不如男,缓急无可使者。“ 此一骂不但成就了其小女儿缇萦救父的一段巾帼传奇,更成就汉文帝的仁德之名。

缇萦受其父一骂激起了其少年之勇气。她随父来到长安。上书给文帝。《史记》计其言如下: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做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附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缇萦15岁女儿家,千里随父来到长安,上书替父赎罪,其果敢之勇气和言辞之孝心令七尺男儿自愧不如。而更令人思考的是一个罪人之女,其手书竟可达九五之尊的案前。排除偶然,穷尽思绪,没有一种制度可以做到这一点。或许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心怀怜悯的文帝,心怀怜悯的臣子,心怀怜悯的掾吏、从上到君王下到小吏各个心怀治国安民之愿望,才能不使缇萦这若小的声音石沉大海。

      万千臣子小吏不可能全部都有治国安民之心,但君王或者说领导不可没有。小人投君王领导之所好以求媚于上。有淫乐之心,投之以西施貂蝉;有猜忌之心,投之以谣言诽谤;有纳谏从善之心,投之以逆耳忠言。《资治通鉴》记载汉文帝乘辇上朝之时,宫廷之卫兵或从官上书谏言,他都会停下车子受其言。文帝所好,臣子万民皆知。固属吏上缇萦之言是投其所好。缇萦之勇气孝心和文帝之仁德谦恭同书写了这段传奇。

2、 南越之诏

      汉时的南越是现今的广东和广西省,秦始皇时在南越设立的南海、象郡和桂林三郡,秦末尉佗乘天下大乱之时在南越自称南武王。汉高祖打败项羽重新统一后,并没有再讨伐不受其号令的尉佗,而是承认其自封之王,和其互通使节和平相处。到汉高祖刘邦死后公元前183年,南越王尉佗自称南武帝,开始侵扰边郡。之后,吕太后派遣隆虑候周灶帅兵攻击南越,遇暑湿,无功而返。文帝时,尉佗已成服了闽越、西甌等小国东西地广万余里成为西汉南方的重大边患。文帝面对此问题,并没有派兵讨伐,而是修仁德以来远者。最后凭借一介使臣、一纸诏书使南越去帝号不再犯边。汉文帝是怎样修仁德而怀远?而那又是一纸什么样的诏书呢?

在做完这些后,陆贾奉文帝之命携带文帝给尉佗的诏书出使南越。陆贾不负使命,尉佗见此诏书候,去帝号,称臣于文帝,并到西汉中其子孙也没有不称臣于汉王朝的。我们且来看这一纸诏书何言于其上。《资治通鉴》记载其言:

      “朕,高皇帝侧室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雍蔽补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猪吕为变,赖功臣之力,诸之已毕。朕以王候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闻王遗隆虑候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候;求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制先人冢。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之父母,得一忘十,朕不忍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如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得善变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岭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文帝这一诏书先介绍自己由侧室之子,北封代王,群臣诛吕,立为皇帝的过程。接着叙说了已应南越王尉佗之请求,存问其亲人,修治其祖坟,并罢去长沙一驻军。最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知战争对双方都无利可言,并没有明确要求其撤去帝号,但求通使和平。读文帝此诏,震人心魄。其自荐致辞,无凌人之势,为后世谦恭所不及。自古以礼下士之贤者多见,但以礼下国者却很少见,记忆中只有二战后德国总理。。。在华沙犹太人墓前一跪堪比文帝。而文帝体量将吏士卒,怜人妻子父母之言,可谓慈悲苦心,致仁致德。若谓文帝善于苏秦张仪之欲擒故纵、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术,则又是小人之心。以苏秦张仪之术成此言,须顾虑前后,劳其心智,煞费思量。就算思后成此心计,亦不敢行之以恐伤害利益于万一。文帝何以成此言,试看其言“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以仁者为此言,言由心发,慷慨其辞。其言何以速其效?仁者无敌。文帝之术比于苏秦张仪之术,可谓昼烛比于日,滴水比于河。

3、 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公元前179年,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为儿子立皇后窦漪房,两代贤后和文帝的故事在前段时间一部名为《美人心计》的电视剧里面颇不成些样子。这部电视剧估计不会被多少人记住,但两千多年前,随着窦漪房立为皇后而出的诏书和政令却永久的载入了史册。

      《汉书》记载此诏书和政令:

“‘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dian临近)于死亡,而莫之省尤(此字不确定)。为民父母将如何?其议所以振代之。’又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当禀当受鬻(yu)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13.5公斤),肉二十斤。酒五斗(一斗:200ml)。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疋(pi,同匹),絮三斤。赐物及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嗇夫、令史致。两千石谴都吏寻行,不称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耐:两年刑法)以上,不用此令。”

      这一政令给年八十以上的老人月供给米13.5公斤,肉二十斤,酒1公升,以现今得观点看这无疑是一项针对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内容具体,执行和监督也具体到各级官吏。此政令虽然针对对象比较狭窄。但其先创性和执行力比起近世之现象,令人深思良久!

相关文章

  • 汉文帝评述3-德治天下

    汉文帝以仁德继承汉朝帝位,其在位23年,坚持以德治国的理念,开创了史称“文景之治“的盛世。在此节对其事迹略述一二以...

  • 汉文帝评述-1

    以前常常思考古代贤明帝王之高下,总以唐太宗李世民之为人和功绩为最。那时并不是不知汉文帝之事迹,只是不学无术,...

  • 司马光说史/作者:邵明

    ——愚民盼望汉文帝 按照司马光的说法,汉文帝以德化民、以德治国所取得的成效,“后世鲜有人能及之”! 从今天的角度看...

  • 司马光说史/作者:邵明

    ——愚民盼望汉文帝 按照司马光的说法,汉文帝以德化民、以德治国所取得的成效,“后世鲜有人能及之”! 从今天的角度看...

  • 孝女篇01 淳于缇萦:上书救父帝废肉刑

    千古大美女人系列之孝女篇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朝代之一,特别是“文景之治”开创了汉朝的鼎盛。汉文帝以德治天下,百...

  • 2019-05-11

    【志正书院】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以德治身、以德治家、以德治国、以德治天下一直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所在。 ...

  • 汉文帝评述6-桃花李实-晁错

    我之所以将汉文帝评述中关于臣子的篇章起名为桃华李实,是因为汉文帝对待属下,即是臣子的君王,又将臣子作为他的良师益友...

  • 闫贵忠教育思想选(67---69)

    原创 志正书院 闫贵忠 其一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以德治身、以德治家、以德治国、以德治天下一直是我们的文化...

  • 24孝

    1-虞舜-孝感动天(虞舜笑着栽种树苗) 2-汉文帝-亲尝汤药(汉文帝亲了一下正在尝汤药的鹅) 3-曾参-啮指痛心(...

  • 汉文帝刘恒是公认的好皇帝,为何不能称千古一帝?

    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施仁政,行德治,开启“文景之治”。他谦让俭朴,宽厚仁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品德之高尚几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文帝评述3-德治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re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