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日更NO.121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帮孩子学好规矩,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想要让孩子学好规矩,不妨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了解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父母了解一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尊重和顺应规律,会让养育变得更科学、更轻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6岁的孩子,主要是在发展主动意识,所以我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同时能逐渐体谅他人,在考虑自己需要的时候照顾他人的感受。
所以在制定规矩时,我们要跟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参与到做决策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同时帮助孩子发展同理心,学习体谅和照顾他人的感受。
二、处理好孩子的负面情绪
规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被限制被约束,当小孩子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难免会有负面情绪。当规矩与自由冲突时,孩子心里肯定是不高兴的。我们在沟通时,首先是要处理这种负面情绪。
处理情绪时,一般要“先接受,再疏导”。怎么接受呢?延迟自己的判断,体会孩子的感受。先用同理心去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很生气”之类的。
我们没办法也不应该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是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了解他内心的需求。给他一些安慰,告诉他当做不了想做的事情,或者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有一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陪着孩子慢慢学会接纳有负面情绪时候的自己。
有时候,负面情绪并不会自行消散,我们还应该帮助孩子去疏导情绪。我经常用的疏导有这么几种:
1、帮助孩子去描述自己的情绪。并不是告诉他那是应该有的感觉,只是单纯地帮助他刻画当时的内心感受,并且发展出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孩子越能精确地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当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说话速度、语气等都会有明显舒缓的迹象。
2、画画。研究证明,让孩子在纸上用画圈或者线条胡乱画出自己有多愤怒、生气、失望,非常有效。
3、活动或游戏。比如枕头大战等一些发泄性的活动,或者角色扮演的小游戏。
4、尽情地哭。在不伤害自己,不破坏公物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哭。其实发脾气是孩子情绪系统中的闪电雷鸣,来得快去得也快,哭和笑都是一种缓解压力、排解情绪的有效方式。
5、提示孩子看看她的情绪选择轮,找一种当下她觉得可以让自己情绪得到舒缓的方式:比如:在冷静角待一会,去楼下跑步、跳绳,看喜欢的书,吃喜欢的零食、水果……
三、用“我”开头的句式来说话
“你这孩子怎么老是不能按时睡觉?妈妈辛苦工作挣钱也是为了养活你啊,你就不能体谅一下妈妈吗?”
“你不是已经答应了不买玩具吗?说话不算话!你再这么不懂事,妈妈就再也不带你出来了。”
......
这样的话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当孩子不遵守规矩、想要打破约定时,我们往往脱口而出的就是“你你你怎么样”。
这些说话方式特别容易变成指责孩子,极具破坏性。
那这种时候怎么说更好呢?
不妨坚守用“我”开头,清晰的表达:“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
以小朋友不按时睡觉为例,“我们约定好了9点睡觉,现在已经到时候了,我看到你还在玩。如果你现在还不睡觉的话,妈妈担心你明天去幼儿园要迟到的。我希望你能按时睡觉,如果你还不去,明天就不能在楼下玩了。”
“我”开头这样的说话方式,并不是天生存在于我们的语言系统,所以需要刻意学习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习惯于这样的表达方式,营造一种顺畅沟通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的亲子对话中帮助孩子形成一些良好的行为。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成规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