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参加了由南京健康管理学会组织的临床营养管理金陵论坛,此次会议又是一次“精神食粮”,多位专家分享了前言知识,临床案例等,受益匪浅。
王静教授《肥胖症标准化诊疗路径-从精准评估到多学科干预》
《临床肥胖症的定义与诊断》报告发布,形成肥胖的定义与新分类,临床肥胖应由过多的脂肪量与持续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或两者兼而有之的组合来定义,根据功能情况应分为临床肥胖,亚临床肥胖。肥胖症的诊疗路径:患者的识别,动机访谈,随访及重新评估。肥胖症的评估包括既往病史、精神心理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体质含量及内脏脂肪含量测定、肥胖症相关疾病评估、功能学检查、其他评估。肥胖分型:基于病因分为原发性肥胖症、继发性肥胖症;基于有无代谢异常分为代谢健康体重正常、代谢不健康体重正常、代谢健康肥胖症、代谢不健康肥胖症、肌少性肥胖症;基于病理生理分脑饥饿型、胃肠饥饿型、情绪饥饿型、低代谢型。肥胖分级标准: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极重度肥胖。合并症评估包括内分泌代谢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运动系统、心理疾患等。
渠慎强教授《人体成分分析在内分泌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脂肪质量指数可以更好的筛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无性别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需做好患者的腹型肥胖管理,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轻重的一项有效指标,中心性肥胖可能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同时肌肉对血糖调节有重要意义,肌肉量每增加10%,胰岛素抵抗就低11%。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的真正差异并不主要在脂肪,而在肌肉,尤其下肢肌肉。
朱佳宇教授《肌少症患者的康复营养管理》
肌少症是指骨骼肌质量与功能加速流失的病症,通常但并非特异性与年龄增长相关。缺乏运动与营养不良等风险因素与肌少症相关性较高。运动是唯一被证实能改善多个衰老标志,预防缓解肌少症的干预手段。抗阻运动结合蛋白质补充是目前研究者最常用且有效的策略,更高的地中海饮食与更好的肌肉质量有关。姜黄素、白藜芦醇、绿茶儿茶素等也对握力、线粒体密度提升及肌肉力量等有帮助,单帖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蛋白降解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可以预防与辅助治疗。维生素D是提高肌肉力量和功能所必须的营养素,足量可以预防和治疗肌少症,每天老年人每天4000IU。矿物质镁、硒、钙可预防肌少症。补充益生菌提高神经递质浓度,抑制全身炎症,防止衰老使神经功能退化,益生菌加多酚提取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补充植物乳杆菌可以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增加肌肉质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线粒体功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