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班主任是我表姐,校长是我爸同学。这大概是现在的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结果。对于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来说,这应该是一种幸福,而对于一个成绩差的孩子来说呢,这简直就是噩梦。
表姐教的是语文,小学时偏偏很多背诵的内容,而我大抵都不会。每次表姐说,好,接下来我们抽一位同学来背诵今天上过的这篇课文。这个时候,我就会心里无数次祈祷,别是我,别是我,千万别是我。可不幸的是,好像经常都是我。
数学老师是我爸的同班同学,又是年级主任,自然对我也是特别“关照”。那些算术题,每每叫了一两个小孩都答不出来之后,就会把目光扫向我:晓庆,你来回答下……我就只能硬着头皮颤颤巍巍站起来,走到黑板前写出我的答案,然后老师再说出正确答案,我羞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那个时候,没有微信,没有校讯通,但每每考完试,第一个知道我成绩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爸妈。如果考得不好,家里等着我的就是我妈手上高举的柳条……柳条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呢?看似柔软无力,不会在你的皮肤留下残忍的痕迹,但抽在身上会有拷问灵魂的那种痛。
小学时最怕的是正月。那个时候,幺爷(爷爷同父异母的弟弟)会来我家,他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一来我家,就会非常和蔼地笑着叫我,晓庆,来,把你的寒假作业拿过来给我看看……然后我只好在磨蹭良久之后战战兢兢的带着作业“挪”过去……一个个欢乐祥和的年就这么终结了……多么不堪回首的回忆!
这些就是我小学时对于学习的全部印象。我也搞不懂我为什么就是背不下来那些诗句,做出来那些算术题,更不明白的是为何六年级我突然一下子爆发了小宇宙,各科成绩突飞猛进、一路领先,在没人特殊辅导的情况下居然还去参加了奥数比赛,在考上镇上最好的中学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妥妥成为大家口中的学霸一枚……
所以,学习这件事,还是需要开窍,内因是关键。父母最多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再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剩下的事留给孩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