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和@云舒 关于六零一 的联动文章
刚才和云舒一起读了一个寓言故事,正好他问我今天日更没,我说还没有呢!给卓尔上课就到九点,又在姥姥家坐到10点,现在十一点多了,时间太紧凑了,要不我们一起写写读这篇寓言的感悟吧,他一口答应,我知道这么点时间我是写不出什么深度文的,但他都已经应战,我怎能退缩。开始吧!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 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人替蜗牛感到悲哀。悲哀过后,不禁深思,蜗牛为什么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蜗牛的身上是否也有我自己的影子呢?
我注意到故事里有一个词出现了两次,那就是“计算”,蜗牛计算得这么精密,它的行为看起来似乎很严谨,然而我觉得就是蜗牛这一番计算,葬送了蜗牛的理想。
我回顾自己的经历,发现我最终实现了的目标,都未曾经过这样精确的计算,而是起源于内心的一股从模糊到清晰的念头,刚开始,它只是在心里泛起涟漪,心动了一下,后来,便成为一股有力的喷泉,不可抑制地冲出身体,喷向自己向往的天空。
我之所以成功了,是因为那些念头一起,几乎在同时,我已经在行动,而不是去计算要多久才能实现或能不能实现。我迫切地要奔向我的目标,管它能不能实现,我就是要靠近它。越来越近,就足以支撑我坚持下去。
好比我在简书日更,我决定日更时,是一种接近冲动的想法,我没考虑能不能坚持下去,只想着我就是想写,天天写,写得好不好,别人笑不笑,这些都不重要,先写再说。
而反思那些我本来也想去做,却考虑再三,权衡利弊的事情,几乎都没有做成过。我现在突然明白了,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的想法不够强烈,不足给我坚持的动力。二是因为我怕做不到,考虑各方面因素,在思虑中热情渐渐被消耗掉,最后不了了之。
因为这两个原因,我是错过了很多机会的,人生的错误,是成长的代价。早点开悟的人就可以不必付太大的代价。
我开悟太晚,所以付出了很多,也错失了很多,现在才明白,要实现理想,就要想得强烈,动得迅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