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这本书看完了,并且看了其中的介绍,我印象特别深刻,所以我就把这本书当做枕前必读书目,[我请教过李老师(讲中国近代史纲要,即历史老师,李老师能讲古今中外,能纵横捭阖,我非常佩服)一些问题,李老师给了我一些很中肯的建议,我对于自己的选择就明白一些。]
先介绍作者赵蕤rui,他运气不错,生在开元盛世,所以他没够安下心来著书立说。他自幼好帝王之学,“博学韬衿,长于经世”,并且“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因此闻名于当世。再说一个更加劲爆的,因为赵善于纵横术[里面为介绍 纵横术,也名钩距之术,又名长短术。这种"术"的原则和精神,是我们今日所处的这样国际局势之中,所需要了解的。我们今日的外交,一切工作,都必须有这样的精神和才具,抓得住别人的弱点,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个很高深的本事,可以说比做生意还难。纵横术即合纵与连横.合纵是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一个强国,以苏秦和东方六国为代表.连横是个一个强国与敌对集团的一个或几个结成一个或多个联盟,达到瓦解对方,各个击破的目的,以张仪和秦国为代表.秦始皇统一六国就用到了纵横术]和帝王学[介绍:帝王学是集中国古代帝王的领导学、谋略学、管理学以及识人术、用人术、纵横术等为一体的特殊学科。
君道,是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所必须通晓、掌握的根本原则。把我们审视的目光投回古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帝王也是一个管理者,只不过他所管理的不是一般的团体,而是一个庞大的国家。
综观五帝的治国之道,都能善用无为而治的法则,并在运用中使之体现为最高的和谐,天下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实惠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行为合乎道义却好像生来就有这种修养。这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仁德的具体表现。十大要点
一,王者不能事必躬亲,要懂得用人。以调动天下人才之积极性为己用,乃王者之大道。
二,识人、选人、量才而用是古今成就王者的关键。
三,最大的私是私天下,而要取天下、成就最大的私,就要先做到无私,不争小利,这是成就王者的规律。
四,什么样的王者是称道的,如何做才是一个万民称颂、流芳百世的王者?历史表明,王者之道,贵在征服人心为先。
五,做任何事情要有原则,有度,超越了度则走向反面。因此,王者必善于把握时机审时度势。
六,至高无上的王者地位与权力欲望,人皆想要之。但夺取权力是危险的,古往今来的兴衰成败和权力的更替变换提醒人们,面对权力的诱惑,必须既慎且惧,必须小心慎重地使用和守护手中的权力。
七,要说服、打动人心,让人接受自己的主张或意见,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揣摩对方的真实意图。
八,失败中潜伏着成功的机会。关健在于如何看待失败、如何把失败转化为成功,把灾难转化为成就。
九,要想成功立业,不能寄望于他人,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永远依赖的,因为事情总在变化。因此,只能依靠自己的信念,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处世与应变的能力。 十,人的成败、国家的兴亡,是否有天命的注定,由古至今便议论纷纷。但从历史规律来看,人或国家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于人事,而不是天命。],李白对赵很推崇,就和他学习纵横术和帝王学。两人并称为“蜀中二杰”,有赵蕤术数,李白文章的美誉,李白的成就想必妇孺皆知了,就不多说了。
介绍完作者,当然要介绍作品,《反经》从反面讲谋略的,《资治通鉴》从正面讲谋略。各位一定听过《资治通鉴》,因为历代皇帝推崇,正面讲谋略,负面影响少,必然推崇。现在不也一样吗?你在新闻联播里看到的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我的大学历史老师说过,一些复杂的问题不是从内部解决的,而是从外围解决的。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逆向思维吧!例子:我的高中政治老师周老师讲过一个案例,一个科研的学者,因为被一个复杂问题困扰,所以出国去美国学哲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功成名就了。这也说明,你越追寻一个东西,反而不易得到,你不去追,反而得到了。用古诗句形容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见从外围出发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本书就是从反面来说理,来帮助统治者治理天下,这本书被誉为“小资治通鉴”。
1书中原序篇说到,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制作车子的人,惟恐别人不富贵,没人买他的车;制作弓箭的人,惟恐弓箭伤人,没人买他的箭。他们这样做,难道是对别人有意心存爱憎吗?
不是的,这是技术、职业促使他们必须这样做的。
这就更加好理解人性了,简单通俗,难道比《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缺点》差?
2
故先师孔子深探其本、忧其末,遂作《春秋》,大乎工道;制《孝经》,美乎德行。防萌杜渐,预有所抑。为什么国家要推行儒家学说,主要是统治国家的需要。其次是防微杜渐,不事先打预防针,容易出乱子,所以今天任然在提倡多读书,要孝顺。ps:建议看看《大学》,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等等,看自己需要的,因为时间有限嘛!
3
三代不同礼,五霸不同法。
确实,时代在变,所以政策也要改变,现代社会也如此。俗话说:变则通,通则达。
4
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各有所施,不可易也。管子曰:“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此处解释为不如顺应时代,即求变,切忌望文生义)。王道: 用教育治国。霸道:用威慑治国。强国之政胁之:强国用强迫治国。这三个治国策略,不能乱用,否则会出现乱子的。
这就是原序篇中的内容。主要讲求变,要变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