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久久或致误事。冯梦华厚德君子,其子与孙皆死亡。前年过继之孙,又复死亡。只一一、二岁之曾孙,以为其后。而一家之中,寡妇四、五人,亦可谓景况凄惨矣。岂天特酷待厚德之人乎。缘此老一生,喜写草书。与人信札,非用尽心力,按文义推测,则不识者多。其中难免有误,以故致受此报也。汝学医,若习惯过为潦草之书,后来或于医方亦用此套,则危险之极。光故为汝母说,令勿学此派也。实惧后来误事,非仅以不恭为检点也。
复志梵居士书二
汝为人司书启,写的字,许多无学问的人都不认得,是尚是利人利物之人之心行乎?使我不说破,则毕生如此,不知要误多少事。即不误事,令人费尽心思的猜度,自己折福也否?冯梦华,一老探花,曾做过安徽巡抚,后来专门办赈。所写之字,平常人,认不到一半。一年与我写来,我即说彼之过。后与我写,则用楷体,问及与人,犹是照旧。其人颇厚道,而儿子孙子通死完,过继的孙子也死。彼八十四岁方死,死时重孙始三、四岁。一生要以字显高尚,犹是多年办赈,到底只落得一家有五、六个寡妇,只有一个三、四岁之重孙,可不哀哉?
复杨树枝居士书四
如诚法师译
写信这件事,关系很重要。如果经常用草书,或许会养成习惯,久了或者导致误事。冯梦华,是一位厚德君子,他的儿子与孙子都死了。前年过继的一个孙子,又死了。只有一个一、二岁的曾孙,作为家中的后嗣。而一家之中,有四五个寡妇,也可以说是景况凄惨了。哪里是上天特别残酷对待厚德之人呢?因为这位老人一生,喜欢写草书。写给人的信,不用尽心力,按照上下文义推测,那么不认识的字很多。其中难免有错误,因此导致遭受这个果报。你学医,如果习惯过份潦草的写字,后来或者在开药方时,也用草书,就危险到极点了。我所以对你母亲说,令你不要学这个派头。实在是害怕你以后误事,不是仅仅以不恭敬来约束自己。
你为他人担任书信来往的秘书职位,写的字,许多没有学问的人都不认得,这还是利人利物之人的心行吗?假使我不说破,那么你一生如此,不知道要误多少事。即使不误事,令他人费尽心思的猜度,自己是不是也折福呢?冯梦华,是一位老探花,曾经做过安徽巡抚,后来专门办赈灾。所写的字,平常人,认不到一半。一年给我写信,我就说他的过失。后来给我写信,就用楷体,问到他给别人写字,还是照旧潦草。这个人较为厚道,而他的儿子、孙子通通死完,过继的孙子也死了。他到八十四岁才死,死的时候,重孙才三、四岁。一生要用字来显示高尚,还是多年办理赈灾,到头只落得一家有五六个寡妇,只有一个三、四岁的重孙,可不是悲哀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