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迎新5班活动【“家乡/家乡美食”主题征文】
我的家乡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首府,从地理位置来说是北枕阴山,南临黄河,端的是一块风水宝地。城市的历史要追述到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内),民国时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市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名归绥。1954年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可能是跟过去宣传片的单一有关,一说起内蒙古,人们想到的就是草原,骏马,蒙古包。过去的呼和浩特在外地人的印象中,也是一片辽阔的草原,出门在外或者网上聊天时我都被人问过:你们出门都是骑马吗?水龙头流的就是牛奶吗?蒙古包里能上网吗?……
额,我们呼和浩特其实也是一座挺现代化的城市,高楼林立,交通便利,机场,高铁和地铁,样样都不缺。
咳咳,开场白说太多收不住了。今天的主角并不是城市,是美食。
呼和浩特的美食很多,羊杂碎,焙子,莜面,烧麦,奶茶等等。我要介绍的是烧麦。

我们呼市的烧麦和广州及南方其他地区的糯米干蒸小烧麦不同,里面包的是纯羊肉,除了葱姜调料之外没有其他东西。蒸熟之后的烧麦从上面看宛若一朵花,皮是半透明的,端上桌来热腾腾,香喷喷,让人忍不住吃了一个又一个。如今为了方便外地游客,呼和浩特还专门斥资建了个烧麦一条街,基本全市的老字号都在那里开了分店,游客们可以一家一家慢慢品尝。
传统的呼市烧麦都是羊肉馅,近几年来旅游的外地人多了,传统口味之外好像也有卖牛肉和素馅的,但几乎没有猪肉。据说是因为早些年间绝大多数烧麦馆都是回民经营的,所以只做羊肉和牛肉。现在虽然汉族开烧麦馆的也不少,但基本都延续了这一习俗。
老呼市人的早餐讲究点的就属烧麦配砖茶。三五好友约在一处,几笼烧麦一壶砖茶,外加几瓣腌蒜一碟烂腌菜,边聊边吃,能消磨一上午时光,堪比老广州人的早茶。

在呼市旧城一带,早上你挑个烧麦馆走进去,就能听到呼市口音的相互问候:
吃啦么?
没了,捏(你)吃甚呀?
额(我)吃大葱,捏(你)是不吃里脊呀?
里脊慢,额(我)不待要(懒得)等了,就吃大葱哇。
为了发文配图,在网上找了好几张烧麦的图片,看着看着还没吸引到别人,居然先把我自己的馋虫给勾起来了。
想了想我竟然好久没吃烧麦了,嗯,决定了,明天周末早上就去吃。都不用走远,我家楼下的商业街就有一家著名的老字号,老绥远烧麦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