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IT·互联网
再读《百年孤独》9(P 143一160)战争胜败与军人的孤独

再读《百年孤独》9(P 143一160)战争胜败与军人的孤独

作者: 宋林科律师 | 来源:发表于2025-11-18 20:52 被阅读0次

      马尔克斯上校第一个感觉到战争的虚无。奥雷上校对他而言,随着战事吃紧战火绵延,形象渐渐黯淡,消逝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代表他声音的点横越来越遥远模糊,汇聚组合而成的词语逐渐失去意义。他倾听奥雷上校的电话,心中却感惶惑,觉得仿佛在和另一个世界的陌生人通电。他最终失去了与战争的一切关联。曾几何时一段真实的经历,一股青春年代不可抗拒的激情,如今对他而言已成为遥远的注脚:虚无而已。他只能在阿玛兰妲的缝纫间里找到唯一的慰藉。

      四年间他多次向阿玛兰妲求爱,她总能找到办法拒绝却不伤害他,因为她虽然不再爱他,却也离不开他。

      阿玛兰妲面对自己一手抚养成人的小女孩步入花季出落成马孔多有史以来最美丽的女子。这个美人儿蕾梅黛丝竟会让她当年对丽贝卡的那种仇怨在心中苏醒,于是祈求上帝不要让自己走上极端盼望她死去。她在彻底拒绝马尔克斯这位坚毅的追求者后,再也无法忍受执拗性情的重压,锁在房间里为自己孤独到死的命运痛哭起来。

      而马尔克斯少校因为她的拒绝和一次与奥雷少校关于胶着战局的谈话,感觉自己在孤独中迷失了。

      上面这些情节叙事,全部使用了作者原文中的精彩文字,只是略有缩减而已。确确实实读了好几遍,仍然难以确切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马尔克斯上校既然开始厌倦战争,既然感觉到战争的虚无,到底在坚持什么?为什么在奥雷上校决定签署投降文件时他站出来反对,差点被枪毙?难怪连阿玛兰妲收到他带给她的那本散发着珍珠光泽的精装祈祷书时会说:男人真奇怪。反对教士打了一辈子仗,到头来还送人祈祷书。

      人的多面性,人性的复杂性,不光体现在马尔克斯上校身上,也在阿玛兰妲身上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在这一大段落里,奥雷上校没带卫队回到了马孔多,和三个情人住在同一间屋里,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从女人身上获得欢愉。他不再关心战况的进展,因为支持革命的自由派地主已和保守派地主签订了秘密协议,而他的激进行为受到政客的指责,也没令他萦怀。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惶惑的心灵永远失去了平静。作者描写了他的内心世界,插叙了他处决蒙长达将军之后,对其遗孀的暴行。他的私人卫队将那位寡妇的家舍夷为平地化为灰烬之后,他的心才恢复平静。以至于好友马尔克斯上校指责他,你正在活活腐烂。这个花费笔墨不多的情节,不仅让我看到一个战争狂人的狰狞面目,也联想到关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那句譬喻。总统都不能随便进的家舍,却被他的手下夷为平地,多么具有讽刺性。

      不仅如此,作者还例举了那一时期奥雷上校消灭异己分子,除掉提议暗杀异己分子的年轻上尉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他大权独揽却在孤独中陷入迷途,开始失去方向的所作所为。在胜利的欢呼中,他感觉自己被分裂,被重复,从未这般孤独。他厌倦了战事无常,身陷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的恶性循环中总在原地打转。到后来越发不知道为何而战,如何而战,要战到何时。深陷孤独的他已不再感知预兆,他为了逃避必将陪伴他终生的寒意回到了马孔多,要在最久远的回忆中寻求最后的慰藉。

      再下来是他得出“我们只是为了权力而战”的结论,并同意结束战争。他在乌尔苏拉的拼死阻挡下,释放了马尔克斯上校。这是奥雷上校苦苦思想斗争的结果,作者这样描述:“上校苦苦挣扎了数小时,试图抓裂自己孤独的硬壳。自从那个遥远的午后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他唯一的快乐时光就是在金银器作坊里打造小金鱼的时刻。他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

      奥雷少校和马尔克斯少校此后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以血腥手段强迫政府同意对起义军有利的和平条件,又用了一年时间说服自己党派的人接受这些条件,所谓“为失败”而战。最终在投降书签字后自杀未遂回家中。

      奥雷上校的自杀未遂,多亏那个医生,也有作者的奇巧。作者不让他死,他自然死不了。他的悲壮之举被大肆颂扬。他拒绝了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勋章,连与他不共戴天的敌人也陆续来到家中,请求他推翻停战协定,发动新的战争。俨然成为英雄,荣誉加身。

      但他仍然为起义军养老抚恤金问题的解决,威胁政府再次发起战争不死不休。但他的家已被以保护为名,实施武力监视,禁止一切探访。直到停战两个月他伤势痊愈时,他已彻底打消了开战的念头。一来是他的手下不是被杀便是被驱逐出境,或是死心塌地融入到政府机关中,二来是乌尔苏拉所营造的家庭氛围让他不舍。当然最主要的是作者还要让他回到金银器作坊,那是后话。

    作者在这个段落的最后,用这样一句话结尾。“新年那天,年轻的警卫队队长受不了美人儿蕾梅黛丝的冷落而失去理智天亮前在她窗前殉情而死。”既写出军人的孤独寂寞,又为后面蕾梅黛丝的结局埋下伏笔。忍不住为之拍手叫好。

      到此为止,我想说的是,看《百年孤独》真的很过瘾,但是比此生我看过的任何一本长篇小说都要累。看的过程累,一遍又一遍,仍怕有地方不小心疏漏掉,但更累的是看完之后的联想和思考,融汇中外,贯穿古今。要想写点读后感出来就更难了。书中几乎处处精彩纷呈,名言警句漫页遍布,我就像一个小学生欣赏博士后的文章,只要看得懂,记下个大不走溜已经不错了!

相关文章

  • 要娶自己的姑妈

    《百年孤独》day8 P126-P142 2022.01.16 day16 战争让人变得毫无理性,阿玛兰妲抚养奥蕾...

  • 他在被蚂蚁吃掉

    [再读《百年孤独》] 很多年以后,面对那本91年印刷出版的盗版《百年孤独》,陈自由君将会回想起,她独自挂在老舯高一...

  • 记·自律『第513天』

    1、《红楼梦》(p145~148) 2、《爱与孤独》(p130~162) 3、《穿越非洲两百年》(p151~160...

  • 军人与战争

    没有亲历过战争,但对战争一点不陌生,从儿时的小人书到抗战剧,从骑马打仗的游戏到成年后的参军入伍。一路走来,对战...

  • 孤独之前,孤独之后

    再读《百年孤独》,读关于时间和孤独的故事,在布恩迪亚家族宿命的轮回中欲罢不能,仿佛看着旧日好友与马孔多一起沉沦。荣...

  • 孤独有感之一

    近日,再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结合近期与朋友聊天,谈及她这几年的工作生活状况。读到以下,尤其感触:过去都是假的,...

  • 你不该孤独,可爱就是深化的孤独

    “百年孤独不止是孤独与欲望,更是爱与轮回。”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人在孤独的时候会期待黎明,期待第...

  • 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儿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二战题材的德剧,我喜欢看不同国家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从中去看各个国家看待战争的胜败观,对待军人的...

  • 再读《百年孤独》

    作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

  • 再读《百年孤独》

    很多书看了个开头便再也看不下去。比如《我的名字叫红》,强迫自己看了全书的四分之一,仍旧没有找到感觉,遂放弃。想来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百年孤独》9(P 143一160)战争胜败与军人的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bof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