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品德

作者: 弘道积德 | 来源:发表于2019-08-28 16:40 被阅读0次

道德非人伪之仁义品德。

道、德,在汉语中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但是道德在老子原文中并未连用,古代一个字是一个意思,所以道德二字绝非狭隘为人为品德。学习《道德经》的方法,第一是大,即通篇背诵,读经典原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再结合大量同道注解,厚积薄发,大道至简,得意忘言,明道真义,老子本旨;第二是小,要从每一个字学起,研究字的本源与本义,从甲骨文、象形字典、《说文解字》等古迹中逐字逐节逐章领悟。第三,大小融合,全篇贯通,善融如轮,畅游天地,道法自然!如果再结合道功就更好了,无俭不成德,无功不成道!

学者关注的是个体如何在社会中生存,道德家关注的是社会如何在自然中生存,道家关注的是自然如何在宇宙中生存!

道德家,尊道贵德、修德证道者也。尊道贵德,道生德畜,万物之奥,善融轮之宗也;循道修德,道纪三宝,修德合道,善融轮之君也。道德家非儒家后天人为之仁义道德也,乃循道修德、修人道以合天道之之天人合一境界也,创造善融善生、和谐生态,是真道德家也!

道者,宇宙天地万物的本源,先天自然之物,无形无相,独立周行;德为有,道之为物,无形落于有形,物之未形,有精有信,道之分形,物之属性,自然本性,实存之物,道德一也,道之分也,德是道的功用和体现,形而上之道,无形无名是为无,有象有物是为有,形而上之无落于形而上之有,道体德用而器显,道生德畜而器生, 是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人由德畜而生于道,自然修德才合道,这才是人生的根本意义。 先天道德各有其义,非后天人为道德连用,道德家自然非后天人为之满口仁义之辈,乃尊奉循道而行、道德合一的道德主义者,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是人类的根本信仰。

老子之前确实有道家,“古之善为道者”,而老子是第一个提出道的概念的,并且把修道法门的德,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论述,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位道德家!

天地之宗万物奥,有生于无复有无。

惚恍无物融万物,恍惚有象生万象。

太极玄于无极体,无极太极轮一体。

独立周行道自然,善融善生如轮玄。

大象无形执者圣,大器晚成德本性。

道德儒法术器兵,道纪三宝君知行。

尊道贵德道德家,循道修德善融轮。

身如藕实心似莲,根在尘泥花在天。

情心道心一善通,身心合一融圣境。

高山景行行归一,天人合一一复无。

“德"是得之于道,从属于道,自然属性。当形上之道落在社会观的层面时,其所呈现之特性,便是"德”,具备社会属性。“道"因“德”而显,“德”因"道"而存,德按照道的规律运行,道德冲和生天地万物,即器。道与德之间是一种体用关系。道是体,德是用;道是德的本质,德是道的功能属性;道与德一体一用,体用不二。德是顺大路而行,始终如一看着前面。道,本源,引申为原理、规律等;德,通道法门;器,天地万物。求道就是通过修德的过程,道体德用而器显,器修德证道归无即归道。修德是人生的意义。

“德"是得之于道,从属于道,自然属性。道体德用,道之分形,落于有形,生器之有,物之未形,器之本性!当形上之道落在社会观的层面时,其所呈现之特性,便是"德”,具备社会属性。“道"因“德”而显,“德”因"道"而存,德按照道的规律运行,道德冲和生天地万物,即器。道与德之间是一种体用关系。道是体,德是用;道是德的本质,德是道的功能属性;道与德一体一用,体用不二。德是顺大路而行,始终如一看着前面。道,本源,引申为原理、规律等;德,通道法门;器,天地万物。求道就是通过修德的过程,道体德用而器显,器修德证道归无即归道。修德是人生的意义。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宇宙本源即生育天地万物的本源,道者万物之奥,天地万物、自然运行、人世共通做遵循的法则、真理。“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常无,名朴”,而“德”是指循道而行,即道体德用、道隐德显,德的本意实为天地万物遵循道的规律来发展变化,合道则朴,修道先真,并非局限于人们常说的德性、品行、王道。

道与德是两个概念,除了书名《道德经》,并无道德一词。道德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的“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无为修性,以性施行,有为修命,顺道而行,而荀子主张“性恶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二字连用,荀子“道德”,已经偏离老子本义,礼者乃人为之伪,并无主观标准,不合客观之道也。道德书院理子

相关文章

  • 道德与品德

    道德非人伪之仁义品德。 道、德,在汉语中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但是道德在老子原文中并未连...

  • 七.中学德育

    一.品德结构和道德发展理论 1.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2.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

  • 道德与道

    什么是“道德”,“道”就是道义,“德”就是品德。简言之,“道德”就是讲道义,重品德。 修养浩然正气,陶冶涵养品德,...

  • 2020-02-27

    考点15 小学德育 品德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对...

  • 道德与法治

    小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2016年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从2016年至今,每年6月份安徽省教育厅都组织一次...

  • 多途径,育全人

    一参加市《道德与法治》培训有感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全面把握目标,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

  • 环城一小"创文"工作进展报告

    第一周(4月13日) 1、 法制宣传教育: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并...

  • 教学相长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深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更希望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品读教...

  • 《教育心理学》学习6-1

    6品德心理与社会化 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道德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体现一个人的品德,无品德之人自然也就没什么职业道德了。 朋友公司有一职员,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与品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dm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