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升堂入室”。
升堂入室:古代的宫室,前为堂,后为室。这个成语的本意是,先进门,次升堂,后入室。原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现在用以称赞在学问或技艺上的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升堂入室的故事,是关于孔子72贤弟子之一的子路(仲由)的。
子路为人直率,却好生事,他入学前,还和孔子捣乱。他表示,自己像一根笔直的竹竿,生来就可以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
孔子开导子路,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像竹竿尾上装了羽毛,竹竿顶端装上了锋利的金属箭头,这样就更加有用了。
子路听孔子说得有理,便拜孔子为师。
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中弹琴,由于他性格刚勇,弹出来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杀气。孔子主张“仁”和“中庸之道”,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地说:“你太不礼貌了,怎么到我家来弹琴?”
孔子的弟子听到他对子路的评论,都开始看不起子路。
孔子发现弟子的这种情绪后,对弟子解释说:“子路弹琴的本领已登上厅堂,但还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未达到高深的境地。”
弟子们听了,才知道子路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水平,孔子也给予了相当的肯定,便改变了对子路的态度,开始尊敬他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人们研究学问或钻研技术的过程,就像从前堂走进内室一样,需要循序渐进,才能达到高深的境界。人生的结果很重要,它能体现一个人最终的高度;过程更有意义,体现出人生的全部价值。
我们的一生,就是一场不能重复的长途旅行,目的地不必过分在乎,沿途的风景,一路上看风景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升堂入室的过程,艰辛又美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