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每当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那些远在他乡工作,谋生的亲人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孩子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可是,你知道吗?现在除了这些盼望儿归的父母外,还有那些等待父母的孩子们,他们何尝不是翘首企盼,何尝不是殷殷思念,又何尝不是流着泪水做着美梦与父母在一起快乐的玩耍呢?可是,事实却很残酷,摆在孩子面前的是别离,是孤单和思念!春天来了,孩子心中的花会开吗?
“孩子,你缺什么?吃的,穿的,钱,什么都有,你还有什么不满足?你还缺什么?”我问,“我缺的东西很多啊!说也说不完?”孩子说。“你给我举个例子,说出一样来。”“我想有一部手机,我想玩王者荣耀。”“你还想要什么?”“我想要妈妈!呜呜呜呜呜…”
这是今天我所教的一名六年级的孩子,因为没写作业,我在与他谈话。
我问:你为什么不写作业呢?大礼拜都做什么了?
他回答说:玩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呢?他说不想写。
我说:不好好写作业,怎么能取得好的成绩,将来怎么会有美好的生活呢?
他说:没有就没有吧!
这时让我感觉孩子一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我就继续问了下去,结果就是开头的对话。这让我的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真的不是滋味,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啊!他的父母离异多年,父亲远在浙江工作,一个人无法照顾孩子,就将他送回了东北老家吉林来上学了,他还有一个叔叔,也是长期在外工作,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的奶奶照顾他。春节过后,爸爸,叔叔都出去工作了,家里只剩下他和奶奶了,非常典型的单亲留守儿童。孩子比较聪明,可是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变得性格很特别暴躁,不愿意让别人说,自制力差,好动,慵懒怠惰,不愿学习,有时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故意搞些恶作剧。很多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也没人愿意去和他玩。我为了能让他感到温暖,经常和他谈心,鼓励他,表扬他,让他做一些管理班级的事情,他能坚持一段时间,表现不错。可时间一长就又恢复原样,不负责任,不遵守纪律,不爱学习,令人讨厌,真的是无计可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能忍着不发火,冷处理,不去搭理他了,慢慢的他看我不管他,也就不闹了。
现在的农村学校,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太多了,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他们会有多少心思去学习呢?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对学习生活缺少热情,对待他人的幸福美满,感到羡慕嫉妒恨,爷爷奶奶们给予孩子的更多的是无奈,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也无法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真心的希望,年轻的父母们能够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应有的关爱,让孩子们都能快乐的生活在这蔚蓝的天空下,不再有顾虑,不在害怕,不再迷茫,让孩子心中的鲜花也能开放!
说起这个孩子的转变是从六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的。开学初,他总是交不上作业,我没有急着去追责,而是询问他的爸爸、叔叔什么时候走的,是不是想他们了,与他谈心。后来他的情绪逐渐转变了,不排斥我了,我试探着问他看看作业能不能补上。一开始,有点费劲,有时课间贪玩没有写,有时都写完了。我是个不会鼓励孩子的老师,这是我的一个很大的毛病,但我这次改掉了我高高在上的教师形象,不再把孩子的作业当成是对我必须完成的任务了,没有完成,我给予了极大的宽容,正是这份宽容让孩子对我有了信任,有了好感,没有焦虑,也没有引发暴躁的脾气。记得有一次上阿福童财商课的时候,我们做快乐小鸡桌游的时候,他主动担任了银行的行长,协助我发放钱款,并做农场主经营起了农场。这个活动极大的激起了他的兴趣,当他把一摞摞游戏钱币摆在面前时,他特别高兴的说:“我太高兴了,从未有过这么多的钱,我一定好好经营我的农场。”他的管理确实不错,很快进入角色当中,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了,做的很出色。这个时候他对我提的任何要求都很服从,作业也都按时完成了,上课也听讲了,因为孩子聪明落下的课程很快就撵上了。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秀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他的身上毛病非常多,想一下就彻底变好是不可能的,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我看到了希望!
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样会发那么大的火?此刻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所以,后来我学会了宽容,宽容并不是纵容。我在原谅孩子们犯错误的同时,也教育他们要改正错误。宽容与严厉就像是一对情侣,它们相辅相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