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uok雷总 | 来源:发表于2018-01-22 10:16 被阅读0次

    我发现了两条有联系的新闻。一条是沈南鹏曾经投资主持人李静,希望把李静打造成中国的“家政女王”玛莎斯图尔特。可以从以下的链接看到详细的相关的消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26084

    http://www.mbachina.com/html/renwu/201001/20830.html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091209/1562293.shtml

    另外一条消息是北大毕业的一个学霸也希望做中国版的玛莎斯图尔特。

    https://m.sohu.com/n/489653127/?wscrid=95360_2

    这两条消息都有一定的相关性,都是希望把美国的家政女王玛莎斯图尔特的模式搬到中国来。我在查阅了很多相关的消息以后,我的思考如下:

    首先,中国不可能出现中国版的玛莎斯图尔特,就算成功,规模也绝对不可能像美国的玛莎斯图尔特那么大。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有一个很庞大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阶层。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平时带孩子,做家务,做饭,有一些空闲时间就会和其他的家庭主妇聚在一起聊聊天。久而久之,形成了家庭主妇特定的一种文化。对于这样一群人,玛莎斯图尔特就是他们的关注点。而中国的人均GDP与人均生活水平与美国相差甚远,很多女性都是在职场为自己的未来拼搏打拼的阶段。很多人都是居住在出租屋,每天提早2个小时出门挤地铁上班,然后晚上又挤地铁下班。她们并没有精力,也不可能花很多的时间,去关注煮饭,装修,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玛莎斯图尔特那些慢节奏的节目不可能符合她们的胃口。(并不是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没有一些阔太太,而是说相对于美国数量绝对没有那么大)因此,中国基于家具,煮饭,生活品质这一点去切入并不可能搞大,也许会有一些特定的用户,但是天花板是存在的。

    如果在中国真的要以个人IP切入去卖一些商品,也是切女性市场的话,那么应该打造一个精干的职业女性的形象,同时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要用短,平,快的方式,迅速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千万不要搞十几分钟的节目教人做饭或者访谈了。要用短视频,或者5分钟就可以读完的文章。一定要抓住职业女性的痛点,抓住痛点就抓住了注意力。比如说,在她的微信公众号上,应该发这样的文章" 你所知道的都是错的!3招教你应对上司的性骚扰"。再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被房贷压得踹不过起来,所以可以说  “没有背景不要怕!这样奋斗让你早10年还清房贷!”   再比如说“不要再被生育的问题所苦恼,3招教你家庭事业两不误!”  再比如说现在很多公司有办公室政治很烦人,所以可以说“同事又打小报告了?不要怕!这样对付就没问题” 。再比如说“不要在误区里越陷越深,这样做可以完美应对渣男!” 然后这些文章经过一些热门公众号的转发,再经过风投一些资源,比如微博的大V转发一下,就起来了。这种IP其吸引力的内涵,就是要抓住职业白领工作,生活中的痛点,告诉中国的亿万女性白领如何在职场生存,而且不仅生存,如何打破天花板,如何撑起半边天,如何打破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如何奋斗前进到一个更高的位置。

    同时,也要注意对于人群的继续细分,抓住不同年龄的兴趣点。比如说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职业女性,就可以多说一些智斗渣男,报复前男友,然后在描述的时候要穿插一些明星的绯闻和八卦,生动的把理论和例子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些有了3,5年工作经验的女性,就谈谈生孩子,如何教育刚出生的宝宝,如何应对孩子出生对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对于更大一些的,就说说办公室政治。

    一旦有了这种IP,形成了一定的粉丝,就可以像逻辑思维一样去卖一些东西了。本质上还是粉丝的数量的问题,我上面的链接有一些在商业模式,广告,线上线下,直营加盟,谈论了很多。最关键的本质还是粉丝的数量和忠诚度,没有这些其他都是虚的。

    同时要注意,要打造的这种个人精干职业女性的IP,一定要确确实实有实质性的支撑她形象的东西。你不可能随便在街上找一个卖报纸的,然后就开始打造精干的职业女性品牌。最好的人选,是确确实实用几年的时间奋斗到了一个大的,比如500强公司的中高层的职业女性。同时还要注意要接地气,不能太精英,张口闭口普鲁斯特,马尔克斯,卡尔维诺,和大众有隔阂。同时推送的文章要有一定的内涵,要确确实实能够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比如说要确确实实讲出自己以前在国际大公司工作的时候收获的一些见闻,一些经历,一些故事。(写到这我突然想起来,微信公众号上有个耶鲁法学院毕业,现在在纽约工作的,我觉得就是比较合适的一个人选)要像知心姐姐一样安抚别人最焦虑的地方。比如说现在很多上班族房价很高,花很长的时间通勤,她们可能时不时会叹气,“哎什么时候可以在北上广深买一套自己的房子啊”,或者说“哎,什么时候才能还清房贷啊”。那么这个时候偶像出现了,现身说法,讲自己奋斗的故事,让迷茫的人不在迷茫,在悲痛的人继续前行。还可以像以前徐小平在新东方一样,搞人生咨询,搞粉丝见面会,然后粉丝出来现身说法“我听从了XX姐的建议,下了一个恶狠狠的决心把以前的工作辞了,从新开始,现在怎样怎样”。最好还有一些才艺,唱歌跳舞云云。团队策划写的东西不要流水账,要有感情,有文笔,比如像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生活那个,要像散文一样字里行间散发出情怀。

    一旦做成了一定的规模,就要跳出个人IP的局限性,形成一个平台,推出其他的一些类似的精明能干的职业女性,或者面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的人。推广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一些有争议性的,可以引起人们讨论争辩的话题,同时要把握好不要越过红线。特朗普就在他的自传里说过, “controversy, in short, sells”。比如关于如何奋斗的推送,我们可以说“你所知道的都是错的!为什么杭州比北,上,广,深都要好”。 那么杭州是不是比北上广深都要好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标题可以用适度,没有越过红线的争议性,把人吸引进来。再比如关于教育的推送,我们可以说“不要再打孩子了!为何国际上违法的行为在中国被人敬仰?”  这样也是,合理的在范围内利用一些争议性的话题。什么叫做红线?比如大麻合法化,虽然确确实实只要文笔够好可以写一个动静大的10万+,但是越过了红线了,不要写。

    最后,要把握好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规律。短,平,快,碎片化传递,病毒式传递。要合理利用一些事件建立个人的形象与标签,要合理的利用风投的资源与一些大V互动。主要遵照以上几点,相信我们不是打造一个中国的玛莎斯图尔特,而是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中国的XXX。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nk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