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仪式,享受仪式感

作者: 野生南音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07:26 被阅读222次
告别仪式,享受仪式感

在这个仪式逐渐沦为形式的现代,我们需要仪式感来拯救。简言之,现在的生活,仪式感比仪式更重要。

仪式在词典中的释义是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而仪式感呢,不必华丽,也无需刻意,当有意识地感受、珍惜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时刻,仪式感就已经呈现。

仪式的存在,是需要空间和时间的,在繁忙的日程生活中,我们将自己置于高速运转的环境之中,仪式渐渐丧失了它的存在空间。譬如举办一场婚礼,前后要使用多少人力物力,还有时间成本。我也不认为举办过婚礼的一对良人就一定会长长久久,恩爱不疑。现在很多人选择不举办婚礼,有旅游结婚的,也有干脆就省掉这一环节的。

我也出于好奇问过这些决定不举办婚礼的人的心理,得到的答案多是仪式使人疲惫,或是现在的婚礼丧失了汉唐年代敬天地拜父母的昏礼的味道。

婚礼,作为仪式,只是暂时的,而仪式感却可以伴随以后的生活始终。婚礼上再多的情真意切,也是为了父母的满意、观众的见证,是为了一段婚姻的开始而纪念,也不如在以后生活中给彼此的仪式感更重要。

如果我们在写作读书时也像古人那样焚香虔诚,确实有些不合乎当代的生活。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保持一种仪式感,来源于对文字的尊重和对书本的感恩。以仪式感贯穿始终,不是比在读书之前举办的仪式更加重要吗。

仪式有时会束缚人,而相比较的仪式感更自由而有选择。有人跟我抱怨过,逢年过节就要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每次尴尬又刻意。当不真诚的人聚在一起,总少不了寒暄和应付,生生打破了节日的仪式感。

而仪式感呢,是不需要我们去刻意遵循的。因为我们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我们这样庄重地对待自己。这种仪式感,体现在小事和细节上,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吃饭,睡觉,吸气吐气,还有学习写作业听课,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若是做事之前都来个仪式,未免太过繁锁。譬如上课,不是说上课起立老师好这样的仪式不重要,而是认真听讲的仪式感比这更重要。

仪式的表达可以满足安全感,存在感,与满足感等一系列的感觉。而仪式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很私人的感受,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标准,不需要太大的阵容,也不需要全世界的见证。关键是自己喜欢就好。自己所需要的,就是让仪式感带给的惬意和热爱生活的信心,而在享受仪式感的同时,不刻意追求仪式,便得到了本真。所以说,现在的生活,仪式感比仪式更重要。

相关文章

  • 告别仪式,享受仪式感

    在这个仪式逐渐沦为形式的现代,我们需要仪式感来拯救。简言之,现在的生活,仪式感比仪式更重要。 仪式在词典中的释义是...

  • 告别仪式感

    仪式感,就是给没意义的事情找意义。 刷公众号的时候看到李诞抄的这句台词。我本来对此人无感,以为不过就是脱口秀届一颗...

  • 告别仪式感

    文/萧可然 再见! 过不了多久我们会再见,是一个月,还是一年,还是永远不会再见。 从小到大,我会尊重每一次的告别。...

  • 享受仪式感

    啊啊啊啊啊~ 这两天哈哈通过讲故事跟我道晚安和早安~ 哇塞塞!满满的仪式感~? 对于一个感知幸福能力较强的我来说,...

  • 告别仪式

    2011年,我来了 带着欣喜带着憧憬 和父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一起在校门外吃的米粉 我吃不完 那时候一切好像都很...

  • 告别仪式

    大学四载,需要一场正式的告别。青春摆荡,等待一个重逢的归期。 他们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面朝着各自的方向 风吹皱六月...

  • 告别仪式

    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的探索世界,同时也在探索着自己。 我今天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注重仪式感的人,很多事情我需...

  • 告别仪式

    细想那些令人费解的遗憾 往往没有经历“告别仪式” 所谓好聚好散都战战兢兢 一方或藏起 或漠视 或绝情 另一方在追寻...

  • 告别仪式

    晚上跟妈妈吃了火锅回家,酒足饭饱,窝在沙发上看《奇葩说》——“分手应不应该当面说” 这一期我看过很多遍,只是因为我...

  • 告别仪式

    “来!最后一杯!” 十三只酒杯同时举起,酒杯聚拢碰撞在一起,在圆桌上方形成了一个小圆,连带着喝酒的人,构成了一个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告别仪式,享受仪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qo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