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不容易。”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这样那样的无奈太多了,有时甚至于放弃自己而成全他人,宁愿自己受苦,把希望寄托在爱人身上,失去了自我,甚至是自己的所有……通过鼓励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认识情感的根源在于个人的需要和想法,并以建设性的语言提出明确的请求,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认识社会文化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一旦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局限性,我们就可能突破它的束缚,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我们内心中也许有一种声音说,“我想这样做”;但又有一种声音说,“不,你不应该那样做”。这种沮丧的心情影响了我们的判断,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文中关于这样的实例让我们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她就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职业女性”的心声:“为了照顾孩子,我放弃了工作,留在家里(观察);我有点心灰意冷(感受),因为我看重成就感(需要)。我想,我现在也许可以去找份兼职(请求)。”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完美演绎出这位女性的心声。接着,她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负责任的母亲”的心声:“当我想到上班的事情时(观察),我好害怕(感受),因为我要确保孩子们能得到很好的照顾(需要)。我想,在上班时,我需要一位好保姆来照顾他们。下班后,我还要确保有时间和精力好好陪孩子。”这也是我们作为母亲的愿望,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其他的生活问题。她没有再批评和指责自己,而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她已经察觉到自己的需要,并能静下心来采取必要的行动。我想我目前的状态就是这样的。
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看到这儿,我想到了在学习平台中不断提到的要觉察自己,打开自己,“在过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检讨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是否吃了不好的食物?是不是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我会盘问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一次,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问自己的问题是,‘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来缓解头痛’。”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布伯的观点是,个人的成长是通过与他人的坦诚交流来实现的——在交流中,彼此能够自由地表达内心的软弱。罗杰斯同意,坦诚是个人成长的先决条件。通过培养非暴力沟通的意识和技巧,我们就可以在真诚、开放的气氛中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互动,从而帮助他人摆脱心理的困扰。同时也可以完美演绎自己独特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