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现代人一般会每周花费40小时在工作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用60~80小时的工作时间。但时间越多,是不是就越有效呢?优秀的人,总会有许多优秀的习惯,就像每天多出1%,会在365天之后带来巨大的差距。BangWork 将为您带来一些高效人士亲身体验的优秀习惯,为您解答如何成为【生活黑客】。

▼ ▼ ▼
介绍你和你所做的工作
我叫 刘炜,是设计公司 Dine 联合创始人和设计师。之前在字节社负责产品设计,再之前在 Sourcebits 和虾米。我们的合作伙伴比较多,有 端传媒,好奇心日报,GQChina、知乎、魅族、凡客 等等等等。




介绍一个值得推荐的习惯
作为设计师,平时大量地观察和吸引优秀设计对于个人设计素养的提升很有助益,所以,建立个人的「灵感库」非常重要。
我们团队内部平时有很多新鲜设计的分享,我自己也经常定期浏览各种设计相关的网站。我平时习惯将好的设计都收藏起来,供自己日后回顾和参考。尤其在探索不同的视觉风格或者设计中卡壳时,这些平时收藏的设计灵感会有很大帮助。
建立「灵感库」要做的三件事
1)工具。我主要使用两个 app,收藏图片我用 Pixa,收藏网页我有和 Stache。Pixa 稳定,支持加 tag 和分组,而且可以按不同颜色作为分类。Stache 同样支持 tag 和分组,而且自动缓存网站当时版本,搜索时可以搜到页面上所有的文字。


2)分类。我一般收藏图片或网址后,立即将它分归好类。比如图片大体划分为 app UI,网页设计,插画,图标,动效,品牌设计等等,网站则按不同风格,内容等来划分。3)关联。每当设计一个新的项目,我通常第一件事是在 Pixa 或 Stache 里新建一个分组,将灵感库中匹配这个项目风格的灵感图片或网站加入到分组里面,供设计时快速参考。
抓住****「灵感」****的两个诀窍
诀窍很简单,就是多看和多画。
- 多看
我在寻找灵感的时候,会 大量地观察 和 敏感地搜寻 。我不仅仅看自己灵感库收藏的内容,还会在设计类网站搜索相关内容,以及非常仔细地浏览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我有时还会非常敏感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设计,如电器,家具,广告等等。我经常会在一些「不相关」的地方找到灵感,比如看一个插画联想到 app UI 的配色,看一个平面宣传页联想到一个界面的排版布局,看电器的标识想到图标的设计风格等等。
尽管我的工作是为屏幕设计为主,但我对收集各种平面设计,插画艺术,摄影的设计灵感等更感兴趣。我觉得多看一些「跨界」的设计更能激发一些创新的想法和灵感,而非简单地照搬和抄袭。- 多画
在有了一些灵感后,必须马上画下来,或者用纸笔打个草稿也可以。在 iPad 上,我会使用 53 Paper 来画一些草图。我发现离开工作环境空想时想到的想法通常都不靠谱……还是要在电脑上或者拿个本子有条理地写和画才行。只有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才不会让灵感跑掉。
▼ ▼ ▼
还有什么建议?
在一个新项目初期,与客户沟通设计风格的时候,也不妨大方地展示我们为这个项目整理的一些设计灵感(mood board)。这样一方面我们在真正开始设计前就能大致确定风格的定位,另一方面能让客户对我们即将输出的设计风格有一定心理预期,更容易接受设计方案,从而避免很多无用功。:)
很多人都相信,设计师的灵感会像用之不尽的泉水一般。事实上,能够对于不同的概念进行理解然后抽象化,或者对于不同的需求进行消化然后输出画面,都需要有足够的积累。上一期的访谈中,碎碎 介绍了 开发者的利器 OKR,下期 BangWork 将继续挖掘更多 【生活黑客】。如果你有高效的个人或团队习惯介绍,欢迎发送邮件至 Weekly@bangwork.com。【关于BangWork】BangWork 正在为年轻一代的团队打造一套「专业」的项目管理工具,我们关注「交互体验」、「定制能力」、「开放数据」。我们将帮助管理者和所有成员制定「目标」,推进项目完成。
从现在开始订阅 BangWork:
邮件订阅:www.bangwork.com
微信订阅:BangWorkHQ
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BangWorkHQ
简书订阅:www.jianshu.com/bangwor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