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苏州历史,可读的书不少,王卫平的《苏州史记》,1995年版的《苏州市志》,还有苏州大学出版社编纂的整整十六册的大部头《苏州通史》。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朱红老师撰写的《话本苏州简史》。这本22万字的历史书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文史爱好者们的喜欢,一版再版。我的案头,既有2006年的初版书,也有2015年的修订本。
《话本苏州简史》之所以值得读,是因为它是一本严肃的正史,从远古的奥秘、姑苏的由来,到勾吴的剪影、秦汉时八千子弟出江东,大唐苏州刺史例能诗,到苏州来了朱皇帝,再到民国走向近代化⋯⋯,一桩桩一件件,有根有据,没有一丝一毫的戏说,从始至终,作者都在努力为我们描述着历史长河中真实的苏州模样。
《话本苏州简史》之所以可以让人读得津津有味,是因为作者朱红老师的生花妙笔,能把枯燥乏味的历史,描述得栩栩如生,每个历史阶段中,既有恢弘的历史画卷,也有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还有各种冷的热的幽默趣话,令人忍俊不禁。
公元前195年,刘邦封他二哥刘仲的儿子刘濞为吴王,这一年刘濞才21岁。刘吴王的封地包括三郡五十三城,豫章郡、丹阳郡和吴郡,煮海为盐,采山铸钱,富可敌国。
刘濞的治所在扬州。公元前175年,刘吴王难得来吴郡巡视,下令在城西建造了大型园林茂苑,从此,吴郡有了一个好听的别名,叫做茂苑,比589年“苏州”得名还早了七百多年!
刘濞时代的苏州人日子很好过,刘吴王不用老百姓交税,唯一开征的国税,是公元前189年,下令女子十八岁不出嫁,征税一百三十文,三十岁不出嫁,征税三百文。
可是一件小事改变了刘吴王的命运,也终结了吴地百姓免税的好运。
刘濞的长子进京去,跟当朝皇帝汉文帝刘恒的儿子皇太子刘启下棋,下着下着吵起架来,刘恒的儿子举起棋盘砸死了刘濞的儿子,事情闹大了。
刘恒也觉得儿子闯祸了,便用上好的棺木装裹了送回扬州去,当然那时候还不叫扬州而是叫广陵。刘濞站在广陵城门口接住队伍,冷着脸说“我儿子也是刘家的子孙,就让他葬在咸阳即可,何必送回来?”大手一挥,灵柩又被送回了京城。
刘恒不高兴了,扣押了刘濞的人,刘濞再派人过去传信“我正在丧子之痛中,你再逼我太甚,别怪我做出不理智的事来!”
刘恒叹口气,毕竟是自己太子做错了事,真惹刘濞造反,那也不妙,于是退了一步。
公元前157年刘恒死了,刘启继位成为景帝,那就是刘濞的杀子仇人哪!再加上刘启一上台就重用晁错削藩。旧恨新仇涌上心头,刘濞就反了。这就是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很快被镇压,刘濞战败身死,吴地百姓也开始了税赋一日重一日的艰苦日子。
重赋在明朝初年来了朱皇帝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耕地只占全国1%的苏州,承担了全国10%以上的赋税,苏州百姓苦不堪言。
1430年况钟来任苏州知府。高智商高情商的况青天为了跟蟋蟀皇帝搞好关系,动员全城百姓去楞伽山上抓蟋蟀,皇帝一开心,果然同意了况钟为苏州人减赋的申请。苏州人开心地流传着顺口溜“财积(即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笑”。
还有还有, 你知道苏州人常说的“一烙铁烫平”是啥意思吗?你知道,苏州人为啥把说话叫做“讲张”吗?金圣叹是怎样哭庙的?林则徐是怎样治水的?杨荫榆是怎样死的?⋯⋯
所有细节,都在《话本苏州简史》里一一展现,这是一本有趣的苏州历史书,一定会让你读得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网友评论